°C
2024.11
24SU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馬力全開腳不酸氣不喘,騎遍生態人文的動與靜——專訪 KHS 功學社單車董事長 謝正寬

涓涓細流如何匯集成河,而河流流經又會帶來多少變化。從「生態」作為一個新的切角,再騎單車,你會多了一個全新的觀看視野。

林廷璋

2021-10-22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採訪當天,跟攝影師一早從台北,驅車前往桃園,進入到大園鄉以後,順著蜿蜒的公路小徑,接著找到寫著「功學路」的指標,徑直往前大約數百公尺,沿途除了一般民宅之外,還有大片綠油油的農田,比起城市的喧鬧車流,這裡的景致多了幾分樸實迷人的風味。其實從遠處就能清楚地看見,那棟外牆的配色與結構,宛如日本鋼彈的高大建築,待警衛打開大門,我們這趟要造訪的地方是,台灣自行車三大代表品牌之一的「KHS 功學社單車安全體驗館」。


單車安全體驗館前,擁有佔地廣闊的廣場,安排教學課程時,則是會化身成為一處絕佳的訓練場地。當一進到體驗館內,目光立刻會被門口那輛,十人座的協力車給吸引過去,而前來迎接我們的,正是 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的謝正寬校長。校長為我們簡單地導覽了館內的空間規劃與展牆,除了有腳踏車零件的結構展示之外,中間的歷史走廊也將腳踏車從過去到近代的發展史,一一呈現出來。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一九七二年創立至今,當年是以生產「機車」的技術,來製造「腳踏車」,把一個全新的生產概念,注入當時尚未有固定規格的腳踏車事業,也在產業共同的努力之下,逐漸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的腳踏車出口國。隨著環境變遷,近年來,將台灣經驗移植到海外,包含製造與銷售,KHS 功學社單車仍是海內外市場及國際賽事上,車友及選手們非常喜歡的品牌。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單車保固雖有期限,自我安全防護卻是永久的

年近八十的謝校長,訪談前仍十分重視訪問的流程與問題方向,彷彿在他的腦中,擁有一個無限的宇宙,隨時能讓我們輕鬆地挑選,任何一顆可以深入瞭解的單車行星。一坐定下來,校長在桌面上,準備好幾樣騎車必備的配件:安全帽、手套、太陽眼鏡,防曬乳液及頭圍巾。

 

「騎單車時,一定要戴安全帽。」校長千叮萬囑地提醒著。因為大部分的車禍發生,都是從後面衝撞過來,另外在出入或經過巷口時,一定要「停、看、聽」,雖然說這是老生常談,但這些是關乎生命,十分基本的行車技術。校長說,騎車速度一快,人的視野就會變小,騎單車比走路快,比開車慢一點,掌握路況,多做休息,沒什麼不好。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校長一邊說明,一邊將安全帽戴上,示範扣帶最適合的鬆緊度,而他其中一手是半指的手套,另一手戴的是全指手套,是因為類風濕的關係,「手套是不可或缺的護具,萬一摔車,還可以保護你的手掌。」,有些男性的年長者對防曬乳液是有點抗拒,校長也會建議說,那並不是為了要美白,而是保護自己不會在騎長程的時候被曬傷,太陽眼鏡也是他必備的配件之一。

 

待疫情稍微趨緩,解封後,功學社單車學校陸續舉辦幾期,對象是完全不會騎單車的人,「​​單車教騎:初學者教室」的課程。單車看似簡單,任何年紀的人都可以騎,但騎單車並非所有人一學就會,即使是大人,也需要練習跟專業的指導。過去就曾有政壇人物,計畫想要騎單車環島,打算到功學社單車學校上課練習,但後來因計畫變更而取消。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安全行車寓教於樂,馬力全開不酸不喘


大約是在一九九九年,有鑑於宣導騎單車時的安全必要,而成立「功學社 KHS 單車學校」,疫情前,每月除舉辦多場課程以外,也許不少單位合作,致力於探討「單車的運動醫學」,以及更有效率、更健康的單車運動。校長也分享自己開始改騎單車後的改變,「以前打高爾夫,現在騎單車,現在體重都維持在一定的標準。」他在轉換不同運動型態的過程中,不只感受到體重的變化,也與單車安全協會的顧問,同時也是物理治療所的陳子敬院長,以及國內運動傷害防護大師級的楊天放老師,諮詢討論。


第一次帶騎大活動,是千禧年(二〇〇〇年)的時候爬大屯山,校長回憶起當年,大約是五、六百人的參與盛況,而在那之後,陸續也有許多團體和協會紛紛仿效並成立,時至今日,單車運動或是競賽在台灣已經蓬勃發展。八年後,才開始大團環島三橫及四個離島,也就是所謂的「十全大滿貫」。校長本身從很早期就開始經營部落格,那是在臉書尚未出現的年代,將這些相關的單車知識與人文風景,透過每一篇文字與照片,分享給喜歡這項運動的車友。此外,還特別編輯出版一本《單車安全小冊子》,裡頭以清楚的圖文形式,說明各種騎乘的注意事項,截至今年四月為止,累計總發行(第八刷)已經三十二萬本。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校長說,騎車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口訣,就是——「呼」比「吸」重要!關於這個要領,校長說曾經有發生過兩個笑話:有次有位車友問他:「校長,若只有『呼』沒有『吸』,怎麼辦?」,校長笑答:「那就再見囉!」;另有一位車友問:「校長,是『夫』比『妻』重要嗎?」,當下想見這個妙問換來的,就是現場眾人的歡笑聲。其實,「呼」比「吸」重要,是因為大口呼出 CO2,氧氣才能進駐,當氧氣碰到乳酸,化成 CO2(呼出體外)以及 H2O(流汗和尿液),是解除乳酸及疲勞,恢復元氣的重要途徑。還有騎車途中或結束前,需 Cooling Down ,不必急著馬上坐著休息,可以牽車一下,來讓身體趨緩。


更重要的是,若用校長的語言來說,就是「馬力全開」,在「腳不酸、氣不喘的」前提之下,用全力去騎。當你騎長程的路線時,要能讓腳不會酸、呼吸不會喘,掌握這項要領後,其實並不困難。這些要領,在騎單車時其實很難說明,KHS 飛輪班的課程就能充分體會,校長笑著說:「外面的飛輪課,一堂大約四十分鐘,就會讓人不消了,但我們的課程是,三個小時的訓練,也不會太累。就是在訓練『馬力全開,腳不酸、氣不喘的要領!』」。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練習快踩,而不是重踩。」最好是能利用體重去助踩,在呼吸不喘的情況下,慢慢訓練到可以接受 25 kph 的訓練,一般選手的長途訓練,也是從維持 25 kph 開始。校長也特別提到,每年年底時所舉辦的,挑戰 200K 的行程,順著東北季風的超快感,今年底已經邁入第十二屆,且有歷經兩屆奧運比賽(一九八四、一九八八年),自行車教練兼國手的李福祥陪騎,目前他也是功學社單車學校的顧問之一。


飛輪訓練與其他運動有個共同的觀念是:間歇訓練(Interval Trainning),校長說:十秒鐘操快、十秒鐘慢休,除了能夠訓練心肺功能與爆發力,還有一項是外面沒有特別提到的——恢復力的培養,這個間歇十秒的慢休,其實很重要,不只提升心肺功能、增加肌力,供應身體氧氣,讓身體能排出乳酸,日積月累下,只需要把腳步放鬆十秒,就能快速恢復疲勞,讓身體恢復元氣。另外是,外面一般飛輪課程或騎單車較少會提到的——要用你的體重去助踩。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留心處處是人文,生態之中有動靜


功學社單車學校一直以來都有與外部合作,協助舉辦飛輪訓練等等,對於社會公益的付出也是不遺餘力,除了捐血、送愛心物資之外,近期更收到財團法人台灣大心社會福利協會的邀請,針對一些在弱勢環境中的孩子,規劃合作「一起騎 咱是不孤單的車隊友」的活動,讓他們可以認識到自行車的構造與歷史脈絡外,也聘請專業教練,教導他們正確的曲道技巧、飛輪課程,更重要的是有安排道路上安全騎乘的挑戰賽。


校長說,這次的活動很特別,因為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太一樣,活動前後都需要有 Meeting ,等他們騎完車後,再請他們從事先準備好的一百張卡片中,挑選出一張自己有感覺的,有人挑了一張看上去像是貓咪被呵護的卡片,校長說:「那表示我們做到了,讓他們感到安全感。」這個活動將會連續舉辦五個星期。疫情前確實是比較緊張,卻也因此開發出了新的路線:大概十五到二十公里,選定車輛較少的鄉間道路,農場 DIY 體驗,以及自然和人文生態等等。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光是今年的中秋及國慶連續假期,校長分別就騎了七趟兩種路線,就連受訪當天也去了一趟。「嘿,每次騎都會發現各有不同的風貌。」你會關注到環境的生態,在自然界中,為什麼水會變得乾淨,涓涓細流如何匯集成河,而河流流經又會帶來多少變化。從「生態」作為一個新的切角,再騎單車,你會多了一個全新的觀看視野,另一個優點,校長笑說——就是「多休息」;而在休息的過程中,有時還會觀看到不同的景象,「沒有人去說明,就不會有人知道」,車友分享他同一個路線騎了十幾趟,從來沒發現過,卻隨校長騎行才知道,在楊梅,有一座全台唯一一間的「白蛇廟」。


校長說,同樣是騎單車環島,功學社單車學校特別重視的是——生態旅遊,大約是從二〇〇三年開始,體悟到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開始提倡關懷自然的單車行程,包含距離里程數和行程較為輕鬆,校長認為,這是最好的親子互動方式。也是希望藉此往下扎根,提升國人的健康及正確的單車運動。「環島我們是逆時鐘方向的西岸騎走,大約有三天,都能看到日落晚霞。」相較於一般舉辦單車環島的團隊,多半在意的是完成路線,就不及享受!校長則是認為,應該要去「享受自然及觀察人文」。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圖:KHS 功學社單車學校校長 謝正寬;攝影:Oliver J. Photography


生態,包含自然與人文,校長指著辦公室放置的鳥類攝影,那是車友在騎車途中拍攝的作品。
聽見鳥鳴叫聲,也有小孩立刻就能辨識出那是何種鳥類,「因為這些課本上有介紹。」那些原本只呈現在紙本平面上的鳥類生態,如今竟是活靈活現地,讓人「聲」歷其境。即使擁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那些沿路經過的廟宇教堂說不定都各自有著自己的歷史故事,等待人們去挖掘。

 

所有的運動都會讓你專注,而專注,就能使你忘卻煩惱;當你忘卻了「煩惱」,答案自然就會浮現出來。校長提到,騎單車能舒緩壓力,更要注意行車安全。腦袋即使是放空,視覺感官仍是在「觀看」,即使前方蝴蝶、鳥類,就連一塊玻璃掉落在前方地上,也能看得見。牛頓先生說:「靜者恆靜,動者恆動」就是我們需要騎行體會的道理,如何才能安全煞車,校長還特別示範煞車時要注意的地方:先煞後,再煞前。手伸直,臀部往後。視線 40% 在前方,聽覺 60% 在後方。然後,不要緊急煞車,就不會手犁田(台語)。

 

問及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如何維持平衡,校長建議,其實平時就可以自己規劃一個二、三十公里的路線,即使每天都在移動或騎車,周遭的景物仍時時在變,那些細微之處所見的細微變化,像是最近台灣的欒樹、美人樹正隨著季節在改變,除了象徵秋意到來,也代表一年即將接近尾聲。去年,校長帶著八十七歲高齡的不老騎士蔡榮堃,完成單車環島的挑戰,九天的行程要迎接各種天候與路況的挑戰。而今,校長還會帶領車友們,前進哪一段充滿生態人文之美的路線,十分令人期待!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