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發的心理學──面對未知的焦慮,重建再出發的信心(下)
再出發的路上,每踏出的一步,都是風險、都是冒險,但同時也是機會與寶藏。最後,祝福每位讀者,無論處在何時何地,都能慢慢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上回我們介紹了「內、外控」如何影響我們面對人生中的逆境(請見〈再出發的心理學──陪自己再站起來,勇敢前進(上)〉)。而這次蘇蘇想分享另一個逆境之下很值得認識的概念,希望能陪伴讀者繼續找到再出發的力量。
如何面對「出發前進」前內心的不確定感?
焦慮是我們在準備「再出發」之前很容易有的情緒。儘管我們已經很努力做了許多準備。但在面對不確定的未知時,仍有焦慮感受是很正常的。在心理學中的「不確定忍受度」(Uncertainty Tolerance)這個概念,非常適合用來說明。
不確定忍受度指的是當一個人處在不確定性和不明朗的情況之下,他對這種狀態的容忍程度。不確定忍受度高的人,會將不確定視為「可接受的」、「事情發展時必然的過程」。他們接受這種不確定性,並仍繼續做好自己該做、可以做的準備,好應對過程中必然的變化。
反之,不確定忍受度很低的人,則努力抗拒各種「不確定性」,也更容易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而感到不安與焦慮。實務來說,一個不確定忍受度很低的人,在嘗試各種挑戰之前,會潛在因為未知可能帶來的焦慮而選擇不去做或放棄嘗試。有人說過「沒有期望,就不用失望了」,感覺很類似:放棄面對不確定,就不用忍受不確定帶來的焦慮了。
▲情境圖(攝影|Tim Gouw/Pexels)
而另一句俗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解方:未知與不確定性,其實就是機會與可能性的同義詞。所以,練習提升自己對不確定性的忍受度,或許也是我們準備在出發之前可以好好修煉的課題喔!
提升不確定忍受度的練習技巧
一、接受人生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現實
在心態上,我們得先接納這樣的現況:生活的本質,就是充滿變化與不確定的。同時,也問問自己:你是否將不確定性直接與「危險」劃上等號?事實上,不確定性可以同時被視為「挑戰」以及「威脅」,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思考。
二、重新詮釋你因為不確定性而產生的焦慮感受
提升不確定忍受度,不表示我們不會感到焦慮了;反之,不確定忍受度高的人,更能夠理解:「焦慮」只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並且願意帶著焦慮,繼續去做自己此刻能做的事情。
事實上,「焦慮」和「興奮」這兩種情緒,在身體的表現是很相似的,都涉及到身體的激發(arousal)狀態。你會感覺交感神經被活化了,心跳變快、呼吸急、肌肉緊繃等。背後原因是身體正在動員,好用來面對潛在的挑戰──再問問自己,是否將這種狀況解讀為「威脅」呢?
因此,我們可以練習重新「詮釋」這種感覺。如果你將這種感覺視為緊張、焦慮,後續的思考就會變得更負面,你會預期失敗會發生、結果會很可怕。這種信念,可能會在你後續行動時真的扯你的後腿──我們稱為「自我實現預言」。
反之,請試著將這種有點不確定的感受理解為興奮,在這種正向情緒的影響下,我們視野會比較開闊,比較不會鑽牛角尖,你反而更有機會拿出自己真正的實力,把握這次挑戰,展現你最佳的表現!
▲情境圖(攝影|The Lazy Artist Gallery/Pexels)
三、試著從「小不確定性」開始練習
在面對「大不確定」時,要一下子調整自己的信念確實不容易。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不確定性」去練習。也許是刻意在生活中做一些無傷大雅的小冒險,去看看⋯⋯
►在「出發」之前,你心中最擔心的是什麼?
►如果最擔心的狀況發生,在心中事先預演一下,你可以如何去應對?
►當自己處在不確定之下,最常出現的反應是什麼?
►在不確定的感受之下,能否透過一些方法來陪自己度過、接納這樣的情緒,好比深呼吸、伸展身體、轉移注意力等等⋯⋯
►在這次冒險結束之後,問問自己:
○一開始最擔心的狀況是否真的發生了?
○如果沒有,這個體驗讓你學到什麼?
○如果確實發生的話,你當時預演的應對方法拿來用之後,結果如何?
►整體來說,這次體驗讓你學到什麼以前沒發現的事?
在心理治療中,這種小練習稱為「行為實驗」。許多我們內在的擔心,多半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感受雖然「真實」,不表示這種狀態就必然是「事實」。我們可以試著像科學家一樣,拿出數據,讓自己做出更精準的判斷。
再出發的路上,每踏出的一步,都是風險、都是冒險,但同時也是機會與寶藏。最後,祝福每位讀者,無論處在何時何地,都能慢慢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情境圖(攝影|Aliaksei Smalenski/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