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咖啡館開幕啦!跟一般的咖啡館究竟有何不同?
「社群咖啡館」一字源於Community Café,是一個由在地居民負責經營的開放式公共空間。
▲攝影:fauxels/Pexels
「社群咖啡館」一字源於Community Café,是一個由在地居民負責經營的開放式公共空間。所有人都可以來這裡放空或與人相聚,進而創造形形色色的邂逅,為自己的生活場域與地區帶來各式新契機。
不論出發點是長照關懷、育兒交流,亦或推廣在地農特產、活化老舊社區、里山經濟,也不論最後發展得多麼多元,對於凝聚人群與力量、持續且具體推動社區意識或議題,社群咖啡館都是最實際可行、也最貼近日常的方式。
是時尚的複合式咖啡館,還是社造空間呢?
小鎮咖啡館是讓人可以隨時來晃晃,打發時間的「公共空間」。
或許有些人聽到「公共空間」一詞就覺得這裡一定很悶,但事實上,「這間咖啡館也是小鎮的廣場」。
許多人走進店裡之後,都覺得這裡是「咖啡館兼可愛的手工雜貨店」。
我們的目的並非經營一家手工雜貨店或咖啡館,而是希望打造一處讓鎮民打發時間,讓每個人有機會與這個地區進一步交流的「地區交流據點」。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樣的目標很不可思議,或是覺得很奇怪。
若是把這間咖啡館當成「地區交流據點」,有可能會在走進店裡後覺得「這不就是間商店&咖啡館嗎」;如果覺得這裡是「商店&咖啡館」,則可能會覺得這裡與一般商店很不一樣,洋溢著不可思議的氣氛。但我想,能夠同時擁有這兩者截然不同的特性,正是小鎮咖啡館的一大特色。
小鎮咖啡館除了是「能夠放鬆心情待著的場域」,也是「增加交流機會的場所」,讓更多同好在這裡建立友情,也讓不同立場或世代的朋友在此產生交流,進而讓了解或參與地區活動或社區營造的人成為舉辦這類活動的主角。換言之,小鎮咖啡館的功能在於發掘人才與促進地區交流,也具備培育協調員的人才培育功能,對自發性的社區營造活動提供貢獻。
▲攝影:George Pak/Pexels
不過,就算我們在門口大喊「要不要進來交流一下」、「要不要參加社區營造活動」、「這裡是社群咖啡館喲」,大部分的人多半視若無睹,不然就是不敢走進來。
如果客人只有特定族群或是關心社區營造的人,這間咖啡館的收益是不可能平衡的,所以小鎮咖啡館不能高舉「社區營造」或「社群」這類旗幟,必須打造成「商店&咖啡館」這種誰都能輕鬆入內的形態。到目前為止,我們有八成的收入來自與「社區營造」或「交流」無關的小箱商店、咖啡以及周邊商品。
雖然有八成收入與社造活動或交流無關,但如果因此忽略了本來的目的,那可就本末倒置了。為了讓那些來買東西或喝咖啡的客人了解這間咖啡館的目的或期待,我們在桌上擺了「咖啡館相簿」,也設置了小鎮資訊與圖書專區,並花了一些心思設計每月發行的「港南台小鎮咖啡館快訊」電子報,讓每位客人能輕鬆接觸這些資訊。只要是對社區營造有興趣的人,就能得到這些資訊,也能了解小鎮咖啡館的概念。這些都是讓每個人能夠輕鬆參加相關活動與沙龍的機制。工作人員適時地詢問客人的意願,當然也是邀請客人參加相關活動的一大關鍵。
換言之,就是因為有不了解社造活動或在地活動的客人,社群咖啡館才得以自主經營,而且能讓這些客人對社區營造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參加相關活動,哪怕只有幾位都很好。這也意謂社群咖啡館是具有「挖掘社造人才功能」的場所。
▲攝影:Andrea Piacquadio/Pexels
能放鬆心情以及與別人溫馨互動的空間
小鎮咖啡館必須扮演讓每個人能夠輕鬆走進來,安心待著的角色。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但重點在於,待在這裡也不會被任何人問為什麼。除了特殊課程之外,這裡不需要註冊會員,也不需要是在地人才能使用,這是社群咖啡館的前提。
能輕鬆地參觀整間店,或在咖啡館喝杯茶休息一下,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這間咖啡館的特色在於能與任何人交流,如此一來,才能讓客人在極為輕鬆自然的氣氛下,與工作人員或其他客人聊聊天,手作家也可以結交其他手作家。
我們這間小鎮咖啡館的工作人員很少要求客人「併桌」,但不可思議的是,許多客人都會主動問「能不能一起坐」,有些客人還會聊到「這些作品好棒啊」,時不時就能看到彼此不認識的客人坐在同張桌子喝茶聊天的光景。
⋯⋯記得某次有位常客要帶大兒子去上洗手間,問我能不能替她照顧一下出生才幾個月的小寶寶,喜歡小孩子的我便抱著小寶寶逛了逛店裡,沒想到小箱商店的手作家湊過來問:「喲,齋藤先生的小寶寶嗎?」得知是客人的小寶寶之後,開心地說「讓我也抱一下啦~」,還作勢抱走小寶寶,其他客人也直說「好可愛啊,我也可以抱一下嗎~」,想照顧小寶寶的人愈來愈多,等到真正的媽媽回來後,小寶寶旁邊早就圍滿了人(有點誇張的情況),大家便開心地聊起了媽媽經。
若是以前,在地的商店街或蔬菜店經常看到這種極為自然的互動,但現代社會或許是過於講究機能與效率,也或許是每個人的想法有所改變,這種互動變得極為罕見。那麼,如此自然的互動又怎麼會在小鎮咖啡館出現呢?
小鎮咖啡館不只是上架商品、等待客人光臨的地方,這類看似不起眼的互動是在工作人員「雞婆」之下變得融洽的,因此能讓喜歡這股溫馨的客人自然而然地前來,讓這裡充滿了邂逅。
至於想進一步交流的人,我們還準備了「更多、更多交流站」這種能自由交流的品酒會,以及「小鎮沙龍 in Café」等活動,其中有自我介紹或交換意見的部分,讓來賓有機會建立更深的關係。
本文內容出自時報出版《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Community Cafe經營實戰指南》
作者|齋藤保
看更多社群咖啡館的建立與互動|http://go.beyond2.to/3tlz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