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地圖──通往BTS宇宙(上)
OT7,歌迷們如此稱呼由七名成員組成的BTS。其中蘊含了「這七人的才能與個性結合在一起,才使BTS 得以存在」(One True Seven)的意思。
▲出處/維基百科
約翰、保羅、喬治與林哥四人,組成了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團體披頭四,然而,沒有人知道為何這四人會在那個時代齊聚一堂。這一類的事情沒有什麼特別的邏輯,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幸運或命運。BTS是K-POP歷史上最巨大的團體,光是羅列他們創下的成績與紀錄,就能輕易寫出好幾本書。我已經在《當我們討論BTS》一書中,集中探討過他們的音樂與BTS 現象的本質,不過仍有疏漏之處,那就是我並未探討組成這個團體的七名成員。
OT7,歌迷們如此稱呼由七名成員組成的BTS。其中蘊含了「這七人的才能與個性結合在一起,才使BTS 得以存在」(One True Seven)的意思。這是多麼直觀且理所當然的結論?雖然我們無法明確解釋BTS 究竟如何得以走到今日這個地位,但我可以確定一件事,那就是這七人的相遇與成長,才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於是我決定在BTS以〈Dynamite〉、〈Life Goes On〉與〈Butter〉征服全球的此刻,集中關注他們七人的才能與個性。
RM
充滿智慧與成熟的饒舌藝術家
BTS的職業生涯,或許可以說是RM的同義詞。BTS能夠達到現在這個地位、他們能夠面對無數的誤解與偏見,原因都在於RM,都在於這名過去一度叫做Rap Monster、同時也身兼團體隊長的年輕音樂人身上。他是一位獨特且聰穎的音樂人,但這並不是在說他是一名熱愛賣弄知識、以高深詞彙構思歌詞的饒舌歌手。他有絲毫不輸韓國任何一位硬核饒舌歌手的敏銳觀察力,同時也懂得深思熟慮,將這些觀察整理成讓K-POP或偶像音樂的受眾,能毫無阻礙接受的形式。表面上看過去,會覺得他總是在嘗試冒險征服大浪,但實際上他有如平靜的波浪,讓BTS這片大海的水平線始終維持在一貫的高度。
事實上,在人們真正了解他的本質與魅力之前,他的確也歷經了不少考驗。標榜嘻哈偶像的「Rap Monster」,經常在韓國的嘻哈社群上遭到批判,對他的懷疑與偏見是使他更加精進的原動力。天生適合饒舌的音色與發聲,讓他擁有將BTS打造成K-POP偶像史上最高水準嘻哈團體的力量。身為一位饒舌歌手,他擁有出色的技巧、絢爛的押韻能力,都使他能順利貼合各種不同風格的嘻哈音樂。尤其在〈Her〉這一類的舊學派嘻哈風格中,他的表現總是意外的出色。
RM的歌詞尖銳、猛烈且成熟,在〈IDOL〉與〈Persona〉當中,他關注藝術家與偶像的雙面性以及人類身上的矛盾,並將這些觀察以成熟的方式昇華成為歌詞。作為一位藝術家,他除了硬核嘻哈之外,也發表過許多寄託都會感性的抒情歌曲。尤其是他個人的混音帶《mono》提供了我們一個契機,讓我們能在BTS 的音樂之外,見識RM 所擁有的藝術性。若你沒有聽過〈forever rain〉這首歌,那你便無法理解RM 的全部。
SUGA
同時面對陰影與光明的感性音樂人
在BTS 的音樂光譜上,SUGA與隊長RM成為鮮明的對比,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音樂核心。如果說BTS 的音樂是年輕人的徬徨與成長故事,那麼其中最重要的故事與情緒,肯定有一部分屬於SUGA。SUGA的音樂性與內心的對抗,剛好與BTS 的故事及職業生涯吻合。他毫不掩飾地傳達著尖銳的訊息,不靠露骨或低俗的表達就能撼動聽者的內心、使人悸動。他從不避諱人人心中都有的憤怒、不安、憂鬱或自卑,總以最直接的方式傾訴這些感受。從〈Cypher Pt. 3 : KILLER〉當中尖銳的攻擊、〈搬家〉中帶著點悔恨的決心當中,我們彷彿直接與他本人分享對話,能夠真切地感受到SUGA是位怎樣的音樂人,甚至能夠了解他是個怎樣的人。透過這種方式與他建立的關係,雖然也使聆聽BTS音樂的人感到煩惱、不適,但同時也能使人更加投入、更感到揪心。
〈Shadow〉是SUGA 身為藝術家,同時也是身為一個人的想法。這首歌描述了成功的光芒、隨之而來的巨大陰影、與喜悅成對的不安,以及即便如此仍要繼續面對自我的樂觀與滿懷希望的努力。SUGA 如此坦率且複雜,是一位總能將隨侍在側的恐懼翻轉成希望的藝術家。雖然在團隊裡負責饒舌,但SUGA 其實是位多才多藝的音樂人。練習生時期創作的〈Tomorrow〉,書寫著BTS 永遠的主題「未來的希望在絕望中綻放」,後來也成為一首名曲,象徵性地點出了BTS 音樂的「不同」。SUGA 的第二張自傳式混音帶《D-2》,展現了他持續增加的音樂深度及更加成熟的人生體悟,也讓聽者發現除了音樂層面之外,在人性層面上他也有許多成長。過去他總想證明自己,有時也會嘲笑那些要求他證明自己的人,而如今他已經成為跨越這所有矛盾與糾葛的音樂人。
JIN
創造豐富情緒與深刻渲染力的歌者
我還記得2019年在洛杉磯玫瑰碗體育場聽到〈Epiphany〉的感動。這首歌是只有一臺鋼琴的簡單表演,卻成功讓人們看見JIN是怎樣的一名成員。
如果要寫出與BTS的音樂本質有關的關鍵字,確實不會最先聯想到JIN。在被稱為嘻哈偶像的BTS當中,他並非主要的饒舌成員;在以華麗聞名的BTS表演當中,他也並非主要的舞者。即便如此,每一個深入關注BTS 生涯的人都會知道,絕對不能低估JIN 在BTS 音樂中所扮演的角色。他雖不是主唱,但卻是一位能夠穩定演出的演唱者,經常負責演唱一些歌曲中較為困難的高音部分,且能夠熟練地駕馭這些高音。不過在音色本身就相當獨特的主唱陣容中,JIN 的聲音所扮演的並非功能性的角色,而是創造豐富的情緒與深刻的渲染力,以將音樂推往另外一個境界。BTS的音樂風格紮根於都會與嘻哈,但卻能夠毫無阻礙地嘗試〈Moon〉這種乍看之下與其形象難以連結的搖擺快節奏,或是挑戰混合搖滾與節奏藍調的〈Awake〉等,都是因為有JIN的演唱。
JIN的聲音特色在於能夠熟練地使用混聲、和聲或假聲等各種演唱技巧,聽起來又不會像教科書照本宣科。他能維持自己天生的美聲,又能在高音時發揮強大的渲染力,這是一種十分獨特的魅力。JIN能夠以穩定且情感豐沛的方式詮釋豐富的旋律,有時也能為歌曲增加一些更貼近大眾的流行感,這也使他能夠襯托歌曲重要的段落,或為歌曲創造出情緒的高潮。《Love Yourself》系列的龐大故事、〈Fake Love〉中痛苦到最後,終於深刻領悟愛自己有多麼重要的瞬間,我們都能聽見JIN 充滿渲染力的「銀白色歌聲」。這一切的情緒,都隨著〈Epiphany〉哀淒的副歌迸發開來,最後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那瞬間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編按】本文未完,請續讀〈BTS──七張地圖(下)〉。
(本文摘錄自大塊文化出版《K-Pop征服世界的祕密:從BTS、IU、NCT到太妍,韓團十大「偶像藝術家」深度解析》)
作者簡介│
音樂評論家兼文化研究者,韓國大眾音樂獎評審委員。延世大學企管系畢業,並於美國華盛頓大學完成音樂學博士學程。出生、成長於首爾,2007年起定居美國西雅圖逾十年,持續觀察並研究美國流行音樂市場與K-POP動向。1990年代中期起以筆名「toojazzy」開始評論音樂,長期為「音樂取向Y」等網路媒體撰寫流行音樂專欄。2007年擔任心動網路與《京鄉新聞》合作企劃之「韓國大眾音樂百大名盤」、2018年擔任《韓民族新聞》與MelOn共同企劃之「韓國大眾音樂百大名盤」評選委員。現於《韓民族新聞》等韓國媒體,以及紐約雜誌《Vulture》、MTV等外國媒體刊登音樂評論。2017年開設個人YouTube頻道,上傳分析、介紹以BTS為首的眾多K-POP相關影片。著有《當我們討論BTS》、《點亮90年代的50大名盤》(合著)、《韓國嘻哈:熱情的足跡》(合著)等。目前於華盛頓大學攻讀韓國大眾音樂博士學位,論文已進入最終收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