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花園之州的人,拈花惹草的愛
維州的居民用認真對待花園與植物來表達自己對這塊土地的愛,把絢麗多彩的庭院當作是對他人的親切問候,把州立園苑視為自己的花園般珍惜與自豪。
▲維多利亞州的美麗花樹(攝影/蘇楓雅)
花園之州,傲人的廣闊與美麗迎風招展
生長在維多利亞州,很難不愛上植物園、花園、及自家的庭院,因為花草樹木就像空氣一樣自然與人同在。我們曾經引以為傲地把這份美麗刻在車牌上,那是1977~1994 通用的標語「花園之州」(Garden State);即使這個名號已成歷史,那傲人的廣闊與美麗仍舊迎風招展著。
▲「花園之州」車牌(攝影/蘇楓雅)
維州共有32座植物園,最大的是橫跨墨爾本及克蘭本(Cranbourne)兩地的皇家植物園,前者38公頃、位於市中心,展現綠意盎然的歐州庭園、綠草坪、湖水;後者363公頃、位於遠郊,展現澳洲原生植物形成的旱地、溼地與樹林。以距中央商務區方圓5公里內的公園及花園數量來比較,全澳由墨爾本市稱冠,共計124座、480公頃;隨時有民眾在公園草坪上午餐、看書、休息、做瑜伽、或與小孩玩耍,在步道上散步、跑步、騎腳踏車、溜直排輪。
然而,最令人陶醉的庭園其實深藏在私宅內,從歷史遺產的莊園、山莊、到居家景觀設計,透過非營利組織「維州開放花園」(Open Garden Victoria)四季的活動,你可以盡情享受別人的祕密花園。過去我與母親每年秋天都會前往瑪斯頓山區(Mt Macedon)走訪私人宅邸花園;二十幾年前,門口通常會有小孩或老奶奶拿個存錢筒請你自由投幣,大家一般會付一人$1或$2塊錢的金幣,離開時如果你很感動想投更多,地主當然會非常開心。近年由於行政管理改變,幾乎每座開放花園都會標示參觀費用。當時十幾歲的我,看見每個大人小孩帶著笑容在花園裡讚嘆花木的美妙,輪流向主人請教園藝技巧和給予真心的讚美,體會到那份歡樂正是每年吸引人潮的魅力,亦是園藝之愛的傳承。
▲攝影/蘇楓雅
你的花園不只是你的,也屬於公眾
簡言之,維州人的生活與花園密不可分,且態度認真誠懇。首先,每戶人家有責任照護門前人行道上的綠地,那雖然是公共土地,卻是你擔當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確保來往的行人步行的安全,不可因雜草叢生、樹枝掉落而造成公共危險。
此外,自家前院的整齊也屬於區政府管治的範圍,相關單位可以因為花草樹木的凌亂或阻礙人行道而開立罰單。你的花園不只是你的,也是屬於公眾的;你花園的井然有序也象徵這座城市的秀麗繽紛。
▲院子的大樹若要砍伐或修剪,須申請區政府的評估與許可,特別是澳洲原生種的尤加利,各區會以樹圍和高度擬定規範。(攝影/蘇楓雅)
反過來,公共綠地上生長的植物也是屬於你的,越過圍牆的水果或花朵是任何人都能自由採集的。某次,有位母親帶著一個小男孩行經家門前,兩人在盛開的木蓮花樹下停住,談笑了一會兒;回程他們離開前又來到樹下,小心採下伸至人行道的兩朵花。見到這景象,我心中感到莫名的自豪與開心!
▲公共綠地上的橄欖,是屬於民眾共享的財產。(攝影/蘇楓雅)
再來,你猜維州最熱門的週末活動之一是什麼?逛苗圃,而且附庭院餐廳的苗圃人氣更高,除了買花草樹苗,還是家庭聚會的好去處。順道一提,維州擁有全澳最大的苗圃產業。苗圃的園丁就像行動植物百科,總會親切地解決任何疑難雜問;如果家裡的果樹有問題,只要剪一小段枝葉帶過去,他們一定會幫你找到解決辦法。小型苗圃的經營者通常特別熱情,尤其是代代相傳的那種,會一再確認樹苗未來的環境,真誠希望你與選擇的花樹長久開心地生活在一起。
我第一次見到花水木(Dogwood)是在花道課上,接著又看到電影《花水木》裡包涵回饋與感謝的花樹,整個人非常心動。後來在瑪斯頓山一家小苗圃看到粉紅色的樹苗,立刻興奮地請教苗圃主人該怎麼照顧,然而對方卻先問:「你住在哪一區?」聽完回答後,主人堅決不賣,理由是我居住的地區不夠溼冷,帶下山只會浪費樹苗的生命。簡短的回應卻無比慎重,傳遞出主人對植物徹底的愛,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希望它健康美麗;於我是一堂很重要的生命課程。
不僅是做生意的苗圃主人這般真摯,區政府花園的園丁也是如此。某次我在朋友家附近的花園裡閱讀,一名女園丁推著獨輪車經過,我們微笑打招呼。看到獨輪車上堆滿的雜草和檸檬樹枝,我隨意向她請教如何為檸檬樹驅蟲,她開心大方地分享訣竅,然後回問我怎麼儲存檸檬。我們聊得很愉快,她的熱情令我不停稱讚她所照顧的這座花園有多麽美,帶給我許多靈感。即使是短暫的交會,愛植物的人總是謙虛、誠實地傳遞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這樣的交流也就延續著維州的居民照顧花園的精神。
▲對面德國老婆婆把公共綠地栽種成自己的庭院,夏天的紫紅李子是路人和鳥兒解渴的果實。(攝影/蘇楓雅)
對植物的愛,溫暖了人心
自家庭院除了展現四季的多采多姿,也是敦親睦鄰的第一步。若要選擇哪一區居住,先去看看那一區的庭院整理得如何;整齊茂盛、花團錦簇的環境,可以看出居民的品味與氣質。住家對面87歲的德國老婆婆,從這條街是泥巴路的時候就已經定居在此;1870~1960年代,這一帶是德國移民開墾經營的果園地,札下了信義教會文化。德國老婆婆的兒子提過,我家的茶花樹全是老婆婆親自把樹苗送給第一代的主人強森夫婦,現在我們才有福氣在每年冬天欣賞不同的茶花一棵接一棵地盛開。
最初我們在街上遇見正在對面修剪花草的德國老夫婦,因為讚賞他們的庭院而開始有交流,繼而成為好鄰居。談談家裡的院子永遠是建立友善關係的好主意。即使不是左鄰右舍,在社區散步看見別人在整理花園菜圃,你真誠的讚美或請教都會得到友善的回應。偶爾,你會遇到幾條街外的「鄰居」想剪下玫瑰花送你,或者巷尾的希臘老婆婆邀你在無花果成熟時過去採收,或義大利老公公會從頭到尾教你關於檸檬和橄欖的事情。
維州的居民用認真對待花園與植物來表達自己對這塊土地的愛,把絢麗多彩的庭院當作是對他人的親切問候,把州立園苑視為自己的花園般珍惜與自豪。這份美已經不再是用一個車牌就能被看見,而是造訪的人必須親自走近才能聞到的芬芳、嚐到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