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室茶香的日子,飲茶聊天是居住在北緯23.5度的浪漫
嘉義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擁有與長輩上山喝茶的生活記憶,茶煙裊裊,我們只是從回憶中挑揀那些嫩綠的記憶,浸泡成自己的習慣。
▲位於吳鳳南路巷弄裡的堀川茶事(攝影/下港女子)
要如何形容從台北移居回嘉義的日子呢?離開二十五年的出生地,再次回來,很多記憶都浮在空氣裡,飲食、生活節奏、人物性格和街道氛圍截然不同。飲食習慣是最好理解的比喻,若眼前有一條象徵杯中物的橫軸,左右兩端分別是酒水與茶湯,那比例正大尺度往茶湯的方向推移。
隨著地域移動而以茶代酒,之間的變化沒有太浪漫的情懷,純粹因為嘉義市是最便利機車的城市,這裡是全臺唯一單行道合法開放機車雙向通行的地方,整座嘉義市的半徑面積不超過八公里,只要有一臺機車,擁有半個小時的寬裕,我們都能從市區的南邊騎至北邊,抹上行駛過的痕跡。南臺灣對於交通工具的依賴,根深蒂固;無論要去的店家是眼前可及的招牌,抑或步行十分鐘內的區域距離,就是得跨上機車,發動引擎,相依相隨。
若是尋求一杯歡伯的娛樂,無疑是在回家路上設置路障;再加上並非所有好朋友都是居住在市中心,嘉義市的計程車日間起程車資是一百元,比台北還多上三十元,酒錢、計程車費用和隔天牽車的成本夯不啷噹,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與其讓三五好友相互為難推託,不如放一盞壺、沏一杯茶。
又加上鄰近「大阿里山茶區」地理位置的優勢,北緯23.5度附近是適合茶樹生長的區域,大阿里山茶區是臺灣茶樹種植總產量的重要茶區,僅次於南投,因長年雲霧繚繞,朦朧的霧氣,以及海拔一千公尺以上日夜溫差大的特性,孕育出甘醇鮮明的高山茶,深受市場喜愛。嘉義長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擁有與長輩上山喝茶的生活記憶,茶煙裊裊,我們只是從回憶中挑揀那些嫩綠的記憶,浸泡成自己的習慣。
近五年來,待在嘉義的年輕人變多了,飲茶的習慣慢慢隨著滾滾熱水淋上蜷縮的茶葉,向彼此的生活圈舒展開來。其中一些人捲起衣袖,拾起街上的老舊屋顏,挹注理想的朝氣,打造茶館,以茶席間的美好姿態療癒眾人。
▲位於興業新村的起風(攝影/下港女子)
起風時能給暖陽的地方:起風
「之前這裡堆滿資源回收,沒有人想過會變新潮的打卡地點!」位於興業新村的起風,每次前來,友人總由衷讚嘆這棟建築的轉變。興業新村是街名,這裡聚集的多是兩樓至三樓的獨棟建築,是過往的中油舊宿舍群。
▲起風的建築是中油舊宿舍群之一(攝影/下港女子)
起風位於轉角的位置,建築格局氣派,透過設計背景的三兄妹之手,將這棟被時代推擠淪落至資源回收廠的老房,重新尋得生機,除了販售大阿里山茶區常見的青心烏龍與金萱外,也有臺灣各地的知名茶款,例如添加兩年光陰的南投魚池紅茶、帶有淡淡海鹹味的屏東滿州港口茶等。
第一次推開起風門時,還沒選到位置坐下,就先品茗三番,主理人為了測試市場反應或是分享近期覓得的茶葉,會直接在一樓一進門的茶几泡起茶來。當天共有三種茶款,隨著水溫和浸泡時間的不同,我們感受茶湯在不同實驗條件下的風味表現,像是水溫能反應在泡茶的等待時間;浸泡時間則是要給茶味物質均勻擴散的機會,同一款茶泡的第一杯到第三杯,看的色香與嚐的醇厚皆不同。眾人為此相談甚歡,茶館的有趣之處,就是素昧平生的人湊在一起,也能因短暫的交集而產生共鳴。
▲起風的花香翠玉(攝影/下港女子)
舊的建築合併新的觀點,主理人認為,生活不時會揚起擾人的風,起風的存在就是當眾人偶爾感到無奈無力時,也能沉浸的避風港,但起風撫平情緒的不會只是泡壺茶,這裡搭茶的有朴子第一公有零售市場中,採用手工灌製的家傳糯米腸,每一口包覆大顆粒的花生,吃飽喝足,不管是誰都有力量可以前進了。
▲風選用朴子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的微笑糯米腸(攝影/下港女子)
▲堀川茶事是昭和時期的日式老屋(攝影/下港女子)
感受昭和時期老屋的靜寂:堀川茶事
堀川茶事的所在地,在日治時期稱為堀川町,約在今日嘉義的垂楊路、吳鳳南路和興業東路之間,堀川的來由是垂楊路的前身為一條大河溝,當時的地名因地適宜。而堀川茶事是一棟擁有百年歷史的木屋,為了留住昭和光景,主理人選用那個時代的地名、從日本各區珍藏那個時代的舊件,透過半年的整修,步步凝聚昔日風貌,終於成就這棟老屋含情脈脈的靜謐。
目前採取預約制的堀川茶事,幸運的話可以坐在二樓座位,循著樓梯彷彿掉入時光倒影,舊有的生活型態依循陳設堆砌,凍結在空間中。撒入屋內的陽光,隨著光陰追移,穿透窗櫺的直影,悠然越過季節限定的贅沢草莓帕菲,在受暖陽寵愛的木桌邊角跑過。在這裡,好像不用說太多話,只需盤腿而坐,細細品茗光陰在此的斑斕。
▲堀川茶事季節限定,贅沢草莓帕菲(攝影/下港女子)
不論是暢聊的起風,或是恬靜的堀川茶事,疫情前,好友們總會勾肩搭背,透過碰杯舒緩一肚子的愁思。茶湯溫和卻擁有態度,它不是那種遒勁地宛如山水畫的斧劈皴法,讓人們擁有太多頓挫曲折,才坦然面對心事,而是在取茶、置茶、注水和等待的期間,步步沖淡負面能量的積累,出湯後的回甘,已經雲淡風輕。
▲堀川茶事提供台灣茶、日本茶和日式甜點(攝影/下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