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吃魚
雖然沒吃成石頭魚,但當晚的紅燒秋姑、蒜末嗆倒吊,以及清蒸加志,各有風味,紅姑細嫩、加志鮮甜、倒吊Q彈……
▲情境圖(攝影:Spencer Selover/Pexels)
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個兒魚燒得還不錯,畢竟,年夜飯常作糖醋松鼠黃魚,整條魚展翅站在盤上有模有樣,日常黃魚(馬頭魚)燒豆腐、乾煎帶魚也算拿手。最近卻接二連三受到衝擊,方知買魚、選魚和燒魚的學問太深奧,廚房打轉三十年,根本還是小學生。
▲余宜芳提供
第一堂課是在衡陽路極品軒請北上開會的長輩吃飯,他愛吃魚,因此點了上海本幫菜「紅燒划水」,草魚尾巴略醃後下鍋煎黃,蔥薑蒜爆香,再放醬油、糖和料酒紅燒入味,最後勾上薄芡,上桌時油亮油亮十分好看。平心而論,肉質細嫩也入味,長輩卻只肯淺嚐一口,然後叨念:「草魚有腥味,怎麼會好吃呢?」對他這挑剔行家,淡水養殖魚幾乎不碰,家中凍庫永遠存備各式海魚,是他假日到海港採購近海漁船現撈現捕的魚獲,不然就特地驅車到屏東跟定置漁網業者採買,「吃魚就要吃海魚,近海的又比深海的更好吃更新鮮。」
▲倒吊(余宜芳提供)
品嚐屏東美味海鮮
不久後,到長輩家作客,晚餐主食是虱目魚麵線。咦,南部人從小必吃、從魚皮魚肚吃到魚腸的虱目魚是養殖魚啊,怎能得長輩青睞?「我愛吃虱目魚,但不隨便吃的,」長輩強調,市場上很多標榜鹹水養殖的虱目魚其實是淡水養殖,風味絕對比不上鹹水養殖。話說從前,約莫是六十幾年前的某一天,有個親戚帶他到從事魚塭養殖的親友家過夜,他清楚記得當時是農曆六月十五,月亮圓又大,他跟著大人們去到魚塭撈出一尾尾一桶桶活跳跳虱目魚,撈出成熟虱目魚後,「魚塭就要放水、曬乾,放進水肥做養分。」水肥?難道虱目魚真的吃大便嗎?「不是,只是當養分,之後引進海水,鹹水加上水肥會產生藻類,就是虱目魚的飼料了。通常在農曆八月十五放入新魚苗,養到隔年六月最肥美。」
幾十年過去,如今早已不用水肥催生藻類當飼料了,但為了追求養殖效率,避免感染,有些業者在飼料中添加過量抗生素,長輩因此不敢隨意購買虱目魚,只跟信任的魚販交關。
▲加志(余宜芳提供)
既然到了南部,乾脆特地驅車到墾丁紅柴坑漁港吃海鮮,長輩說這個季節的石頭魚、黑毛、秋姑、倒吊、鸚哥、加志、黃雞魚都好吃,但首推石頭魚煮湯,其鮮甜細嫩更勝龍蝦。偏偏我們到的那天,「拍謝哦,這二天沒有石頭魚。」老闆娘說。「怎麼可能沒有?我上週來還有,再去找一下。」「啊,大海又不是我們家開的!」老闆娘沒好氣回答。雖然沒吃成石頭魚,但當晚的紅燒秋姑、蒜末嗆倒吊,以及清蒸加志,各有風味,紅姑細嫩、加志鮮甜、倒吊Q彈,並且價格合理。如今在屏東當地小漁港或某些餐廳,也能買到真空包裝急速冷凍的野生海魚,重量以及價錢明碼標示,附贈適合的烹調方法,外行如我兩天惡補下來,對於近海魚類總算有些眉目。
▲那一張椅子前面的風景就是潮間帶(余宜芳提供)
澎湖海鮮更優秀
「到底是屏東的魚好吃,還是澎湖海鮮更優秀?」我問同行長輩,因為接續的行程是澎湖,我苦惱著該在屏東買魚或是留到澎湖再大採購。「當然是澎湖海魚更好吃!」 長輩們異口同聲,一位自澎湖移居高雄的長輩分析,台灣本島眾多高山溪流以及平地河流沖刷入海,再加上工業汙染,近海水域的水質遠遠比不上澎湖清澈,魚獲品質當然有差。
頂著十月東北季風飛到澎湖,進入新的吃魚課程。第一餐到當地人介紹的老字號新進餐廳,點了「酸菜蒸鮮魚」,端上來一看,酸菜不是酸芥菜,而是發酵高麗菜,鮮魚則是當令的青嘴。除了酸菜、一點點鹽,什麼蔥薑蒜都沒加,卻沒絲毫魚腥味,好甜。之後又在民宿主人美滿帶領下,品嘗裹粉輕炸10公分左右的紅新娘,吃法是咬一口魚鰭,讓魚皮自然剝落,即可大啖雪白魚肉,看我們一條接一條吃得停不住嘴,美滿說:「我們澎湖人不喜歡吃大魚,反而是近海珊瑚礁魚類,飽嚐潮間帶的海藻、貝類,特別好吃。」顯然,澎湖人更重美味而非面子好看。
吃了幾頓澎湖海鮮,有用蔥段紅燒、或用酸菜蒸煮,就是沒看到用薑絲的,「薑的味道太重了,會壓過魚的鮮味,我們不大愛用。」當地的烹魚高手金連告訴我,當她聽說我到馬公菜市場買到極新鮮、澎湖人特別喜愛的「換米」準備拎回台灣(學名「垵米」,因以前捕獲可拿來換米而有此諧音),直說「千萬別放薑,太可惜了,直接用鹽嗆熟就好。」看我面露遲疑,美滿則教我,先用一點蒜末、蘿蔔乾加少許水煮出味道,再放「換米」快煮幾分鐘,回家一試,果真好吃。
幾堂課下來,內心有點複雜,一面當然欣喜自己又打開新視野,一面也不免擔心近海魚種的枯竭。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該是魚產豐饒的國度,但如今面臨近海魚種銳減的窘境,許多漁船出海捕不到魚獲,必須在外海和大陸漁船交易,政府在海洋生態保育方面的力度確實應該加強。至於消費者如我們,享用野生海魚之鮮美同時,也要吸收相關知識,避免採買海洋瀕危魚種,畢竟,我可真不想懷抱罪惡感吃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