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永和,共度理想的下午──專訪粮心聚落陳可為
我一邊聆聽陳可為口中的永和咖啡館,腦海中一邊浮現舒國治《理想的下午》書中的句子,那些片段彷彿就是在說永和,與永和人……。
▲粮心聚落永和店,為美好生活提供在地的健康選擇(陳可為提供)
永和人說永和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會隨時間與人口而遞變,如日本的清澄白河,原是傳統勞工街區,因獨立咖啡店進駐,搖身一變,成了令人神往的時尚個性街區。
反觀永和,與臺北市僅一河之隔,由於地利之便,讓永和成為全國人口密度最高且唯一逾3萬人/km²的行政區,還高於新加坡。若說起永和這個地方的特色,除了人口稠密、迷宮般的街道之外,走在永和街頭,時不時就會發現一間別具風情的咖啡館,令人不禁尋思,也許咖啡館扮演的角色對永和人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能不能從咖啡館的角度,探尋永和的特色?
於是,這日午後,我們與粮心聚落的陳可為有約,來到永和的季節香,聽他緩緩而談永和的咖啡館,捋一捋永和人與咖啡館之間千絲萬縷的日常牽絆。
現年三十八歲的陳可為,八年前搬去宜蘭,創辦「粮心聚落」,過起了種米、賣菜、釀酒的生活。他並非飲食科班出身,對食材的搭配與味道的敏銳卻天賦過人,他替宜蘭冬山鄉「斑比山丘 粮心聚落旗艦店」設計的米霜淇淋,不論是搶眼的視覺或清爽的風味,都在社群媒體上造成轟動,相信很多人都曾看過頂著巧克力鹿角的米霜淇淋吧!他還與「吉姆老爹啤酒工場」合作,結合宜蘭的好水與水果,推出「平安順興」頂級精釀啤酒。
在宜蘭的農事與飲食創意之間優游自在、玩得風生水起的陳可為卻說:「我是老永和人,雖然八年前搬去宜蘭,但我至少三十歲以前都是在永和長大的。」這樣的他,來談永和的咖啡,自是再適合不過了。
永和獨特的城市基因
永和位處於舊城區,巷道並非筆直規劃,當地人暱稱為「永和迷宮」,舒國治曾如此描寫永和:「它的空間永遠都是彎曲狹窄的一條條不知通往哪裡的巷子;兩旁的牆與牆後的房、樹,與瓦都像是為了圈圍成這些引領人至無覓處的長而彎仄的巷子。」
走在永和路上,彎來彎去,你以為自己往前直走,卻偏離常軌而不自知,有時行經傳統雜貨店、機車行,走著走著突然出現一間時髦的咖啡館,沒想到在這樣的環境下,它還可以存活下來,不禁令人納悶,這裡的城市基因似乎與眾不同。
對此,陳可為說:「我喜歡的永和咖啡廳,從以前到現在都還活著。宜蘭的店租是永和的一半,但壽命卻一年到三年不等。因此,永和是適合獨立咖啡館發展的環境,一來租金合理,一來永和人的素質不錯。像這邊下午有很多長輩會來喝咖啡,或買豆子回家喝,我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長輩會這麼做。再來,永和離臺北很近,很多年輕人來這裡租屋,所以這裡也兼具年輕人的市場。在永和開咖啡館,存活機會比較大,但先決條件是,本身產品要夠好。因為,永和的消費力高,對產品的辨識度夠,非常有品味,從年輕人到長輩,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所以永和的咖啡館非常多,但每個人都會找到屬於自己最愛的那一間,不論是喜歡跟老闆的互動,還是喜歡那間咖啡館的味道。」
陳可為笑說,「永和的咖啡館通常以本地人為主,臺北人很少跨越過來新北市,新北市對他們來說是化外之地。但永和人的品味與收入撐得起這些獨立咖啡館。」
想像著陳可為在永和走跳三十年的過去,不禁好奇,對永和的咖啡館,他可曾有什麼特別的回憶或故事?他愣了一愣,說:「咖啡館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很難想到特別的回憶或故事,即便發生一件事,因為太日常,反而沒什麼記憶點。」從他身上,彷彿看見永和人的縮影──對於美好與質感,獨具品味,有自己的見解,相較於浮誇的溢美與誇飾,更喜歡實在的生活感。
在地人的私房推薦
永和人的品味與對質感的堅持,從他推薦的咖啡館便看得出來:「我推薦的咖啡館,基本咖啡豆一定要八、九十分以上。像季節香,是間老字號的咖啡館,看起來店面雜雜亂亂,但在你心底卻有一種穩定的感覺,讓你放鬆、安定下來。十幾年前,他煮的咖啡就是現在這種味道,他那麼多年前就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甚至空間也是十幾年前就是這樣。而且,老闆的茶葉造詣也非常高,身為一個咖啡人,對自己的咖啡會非常在意,所以不可能讓客人在店裡喝到一杯珍奶,除了咖啡,咖啡人比較專精的一般都是同等級的飲品,例如茶、酒。」
適合舒壓放空的咖啡館
季節香茶葉與咖啡烘焙屋
說到舒壓放空,一定要找老字號的咖啡廳,不論是老闆煮咖啡的風味,和客人交談的方式,都有特定的風格,契合度很穩定。一如舒國治筆下的情景:「咖啡館的掌櫃亦如此理,他的『選角』,若能恰如其分:有點冷冷的,但接納客人又往往能臻溫馨;煮起咖啡來頗能顧盼自雄,傾聽老客人訴起苦來卻又能頗耐煩;喜歡打理他自我的一片空間,卻更樂於每天期待推門進來的任何一個客人,以及他帶來的故事,昨天的與明天的;倘這掌櫃能找到他在這世上的『選角』,那麼這小小一爿咖啡館,豈不是他與好些個來客的美麗天堂!」
菲瑪咖啡
位於仁愛公園附近,空間也是屬於重色調的感覺,店裡有隻店貓,有屬於自己的座位。他的咖啡和鬆餅非常厲害,老闆也有開班授課,教客人烘豆、煮咖啡。常見客人在吧台跟老闆聊自己在家煮咖啡的體驗,向老闆請益。他的豆子偏深,那種深有點像日本的深焙豆,不盲從流行,不管現在流行深焙或什麼,他都走自己的風格。即便你點手沖,他一樣用深焙豆子做。
▲菲瑪咖啡(沈維君/攝)
適合約會談心的咖啡館
圈外咖啡
在四號公園附近,風格很像清澄白河的咖啡店,二樓有落地窗可以看到公園,空間設計融合室內與室外的綠意,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而且,除了一般的咖啡座位,還有階梯座位的設計,空間設計有變化,感覺沒那麼拘謹,提供多元的相處方式──想像和約會對象來喝咖啡,兩人從不熟,到愈坐愈近,到搭個肩……。
此外,圈外咖啡的老闆對酒很有品味,在那裡可以喝到好喝的精釀啤酒,推薦他們家的愛爾蘭咖啡,用檸檬風味的威士忌去跟淺焙的咖啡結合,風味獨特。
▲圈外咖啡(沈維君/攝)
空間氛圍獨特的咖啡館
空間氛圍的創造,也是大家喜歡咖啡館的其中一個原因,有些人即便不喝咖啡,也會去咖啡館,脫離日常軌跡的模式,獲取新的能量。
壹陸壹咖啡
壹陸壹咖啡是永和最老字號作義式咖啡的店,甚至在只有一家星巴克永和店的早期,它就存在了。在那裡點咖啡很有意思,老闆會問你要內用還是外帶,內用提供馬克杯,然後他會請你到對面公園,喝完再拿杯子來還、再付錢。有些人帶小朋友來,就讓孩子在公園玩沙,父母喝咖啡。老闆塑造了一種生活style,畢竟,永和空間非常小,也許在自家陽台推開門就看見別人家。所以,在永和,如果生活要過得好,就要把界線拿掉。
甜點與餐點超推的咖啡館
Chef's Waffle 比利時列日鬆餅
陳可為暱稱為「光頭鬆餅」,笑說他從大學就開始光顧,鬆餅非常美味。
1881+ Coffee Shop
店裡沒什麼裝潢,老闆喜歡老東西,用自己的品味,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店裡。特別的是他們的紫菜水餃,一般咖啡廳提供餐點都是咖哩飯,但他們卻不同,提供特殊餐點,卻又兼顧品質。
▲1881+ Coffee Shop(沈維君/攝)
▲菲瑪咖啡一角,在美麗的畫作與空間色調中,時間悠緩地走過(沈維君/攝)
來永和,共度理想的下午
我一邊聆聽陳可為口中的永和咖啡館,腦海中一邊浮現舒國治《理想的下午》書中的句子,那些片段彷彿就是在說永和,與永和人──
「理想的下午,當消使在理想的地方,通常這地方是在城市。」
「理想的城市最好有理想的河岸,令步行者視野清敞。」
「理想的下午,宜於泛看泛聽,淺淺而嘗,漫漫而走。不斷的更換場景,不斷的移動。蜿蜒的胡同、窄深的裏巷、商店的櫥窗,就像牌樓一樣,穿過便是,不須多作停留。」
「理想的下午,有賴理想的下午人。這類人樂意享受外間。樂意暫且擱下手邊工作,樂意走出舒適的廳房、關掉柔美的音樂、闔上津津有味的書籍,套上鞋往外而去。」
「理想的下午,常這一廂那一廂飄蕩著那屬於下午的聲響;人家牆內的麻將聲,劃過巷子的『大餅—饅頭—豆沙包』叫賣聲,修理皮鞋雨傘的『報君知』鐵擊聲等,微微地騷撥午睡人的欲醒又欲依偎,替這緩緩悠悠難作數落的冤家午後不知怎麼將息。」
找一天午後,來永和度過理想的下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