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2FRI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想讓你知道,我還記得你

我開始像奚淞那樣書寫。像是一種隱密的告白,帶著敘述的色彩,試圖用文字說解、釐清現狀,一遍遍確認自己的生活。又像一人分飾兩角,孤獨而清醒的心靈對談。

賴鈺婷

2022-12-23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與書的初戀與相契,帶著命定的色彩


我的啟蒙記憶裡有幾本書,書名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始終相信一個人的生命底蘊,在啟蒙時期就已經奠定了。閱讀的濡染、教養會不知不覺滲入成長的肌理,化為情感的紋路、思考的骨架。


與書的初戀與相契,彷彿也沒有特別堂皇的因由可以解釋。那是直觀而肯定的鍾情,無法說清為什麼是它,不是其他。一切都是因緣聚合下的偶然發生,也因為偶然,讓不期而遇的最初,帶著命定的色彩。


我的閱讀,應該算是相當早慧。我有三個姊姊,身為老么,愛哭、好強、爭勝,所有么女最不討喜的特質全都具備。和姊姊們相處,我總不甘心被說:你還小!所以還不能……,所以還不會……。我明明就已經長大,我是大人了,你看,我也會這個,也愛那個,超乎你能想像,一點都不是你們以為的小孩子。


為了維護「小大人」的尊嚴,我的閱讀範疇直接豪邁跨過童書繪本,大我五歲、四歲、三歲的姊姊們看什麼書,我也跟著看。我喜歡加入姊姊們的話題,看姊姊書櫃裡的書。我模仿三個姊姊的少女樣,看整本都是字,沒有插圖,印得密密麻麻的文學書。


每當鄰居或到訪的親友看到我捧著書本讀的樣子,總是誇張稱讚:這麼小就懂得看這麼有氣質的書哪。小學時期的我,陶醉在模仿成為文藝少女的虛榮裡,超齡閱讀,讀了許多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的書。


印象中,彼時大姊愛《紅樓夢》,上中下三大巨冊,不僅用紅筆畫了紅線,生難字還一一查字典;二姊愛三毛,床邊三層櫃裡,《撒哈拉的故事》幾乎要翻爛了;三姊愛張曼娟,《海水正藍》、《緣起不滅》一系列……追星似地仰望收藏。當時年幼的我,並不知道姊姊們也正以超齡的姿態,跨步閱讀、認識她們經驗範圍外的世界。


我徘徊在姊姊滿是少女情懷的書架邊,想追上她們成長的腳步,成了超超齡的讀者。


那些閱讀的時光,鮮明而深刻。像是在心底撒下種子,在腦海中暈染色彩,不知不覺開了溫柔的花,情懷縹緲,若無其事,若有所寄,說不上來的情思感動,比擬附庸,彷彿神祕連結,虛無又真確。



▲情境圖(攝影│rikka ameboshi/Pexels)


鍾愛之書──奚淞《給川川的札記》


超齡愛書之最,根植於腦海心底的名字,是奚淞《給川川的札記》。


這本在一九八八年由皇冠出版社發行的書,出版時我還不滿十歲。我已經遺忘這本書原先隸屬於哪個姊姊。在那個只有實體書店的年代,究竟是哪一個姊姊,在小鎮文具店的書架上,看了書名、翻開書頁、閱讀了幾行幾段文句,決定動用有限的私房壓歲錢(我們平時沒有零用錢),買書回家?


無論書是哪個姊姊購入,推算起來,當年也不過是十幾歲的中學女生,那還不識人間情愁滋味的年紀,真的懂得《給川川的札記》中,那種哲思寄寓飽滿,難以言詮,欲語還休的幽幽情愁嗎?


那時還不到國中生年紀的我,從姊姊書架上拿起這本書,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翻讀。後來,幾乎是長期持有、接收了這本書。川川是誰?我根本不知道。但我跟著一則則札記,陪著奚淞向不知道在某處的伊人呼喊。


(我在叫你,你知道嗎?)

(這些那些,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想讓你知道,都想跟你說。你知道嗎?)


那種不斷呼喊的柔情、盼望,帶著孤獨的氣味,彷彿小心翼翼,不敢驚動,如此深情熱烈,卻又戒慎節制。


回想起來,是這樣的感覺觸動了我。我一遍遍閱讀著,像是聽到奚淞對著樹洞傾訴日常,他說川川、川川,把心都捧出來了。我不是川川,可是讀著讀著,卻默默流了淚。


那種睡前倚著床頭,就著微弱夜燈翻讀幾頁,闔上書本,拉著被子閉眼躺下,漆黑中,無端感到生命的本質原來那麼荒涼。我所理解的,所不理解的世界,像是籠罩在茫茫大霧之中,我在心底默默呼喊著,川川、川川。內心飄搖,覺得無所依傍時,我像書裡的奚淞,對川川說話,身體蜷縮在被子裡,偷偷掉淚。


說來可笑,卻是真的。無端的戀慕,無端的感傷,那種十幾歲小女孩要轉身一變成為少女的多情善感。那些千迴百轉,情愁不已的時刻,我還記得真切。



▲奚淞《給川川的札記》


在我心中三十年的川川


初讀《給川川的札記》,已然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但那本書的模樣、質感,乃至於書裡的好些句子我都還記得。


我記得它溫厚的牛皮紙質封面,微黃的紙頁。我記得奚淞落筆行文間無端呼喊川川的樣子。川川忽而遠去,忽而靠近,我好像看見內在深沉孤獨的自己。多想有人分享生活裡叨叨絮絮的瑣細,多想將身體裡飽漲的意念拋傳給誰。當現實那麼粗糙,世界如此擁擠,好想呼喊我的川川。


我有一股向世界吶喊的衝動,心裡有好多話,卻不知道足以向誰傾訴。


我要如何說清我自己?說清那些生命中的熾熱與暴雨?無從投遞的心情,無以名狀的情懷,無來由的青春哀愁,看似微不足道,但少女的心痛和眼淚,都是真的。


我開始像奚淞那樣書寫。一字一句描繪懸崖上不確定的風景。用第二人稱「你」,跟不確定的自己,跟大霧中恍惚不見的伊人說話。


像是一種隱密的告白,帶著敘述的色彩,試圖用文字說解、釐清現狀,一遍遍確認自己的生活。又像一人分飾兩角,孤獨而清醒的心靈對談。


後來的許多時刻,我常常想起川川。想起讀《給川川的札記》時的自己。


《給川川的札記》絕版久矣。我的藏書早在距今二十多年前的九二一地震中,掩埋於家鄉的碎瓦之中。我能依靠著二、三十年前的記憶,書寫對於一本書的愛嗎?


我想起多年來銘鏤於心的句子。「川川,就在此時,流逝中珍貴的片刻,很想拉住你的手,去看春日,去看天涯……」


大疫之年,人心戚惶。日子如此輕易,卻又好不容易。我決定寫下這些。


川川,想讓你知道。那麼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你。



▲情境圖(攝影│Min An/Pexels)


《給川川的札記》絕版久矣。就在此文完成之際,重新推出新版,名為《給川川的札記:2021傳愛版》(聯合文學)。冥冥中,書與人的故事,彷彿有奇妙因緣。



(本文摘自《親愛與星散》,有鹿文化出版)


看更多關於親愛與星散的故事|http://go.beyond2.to/4kcjgb

作者簡介|

賴鈺婷
臺灣臺中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二○○四年以〈來去蚵鄉〉獲時報文學鄉鎮書寫獎,確立獨特的城鄉散文書寫風格。二○一一年以「臺灣鎮鎮走」專欄,榮獲行政院第三十五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二○○九年獲編寫入《新修霧峰鄉志》、二○一五年獲編寫入《臺中文學史》、二○二一年以《彼岸花》入選「二十一世紀上升星座:一九七○後台灣作家作品評選」。


作品選入《康軒國語6》國小課本《THE TAIPEI CHINESE PEN》《青少年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等。著有散文集《彼岸花》《小地方》《遠走的想像》《老童年》。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