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3SAT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如果可以當豔世代,誰想當厭世代?

這些厭世的表象,在在都反應了內心深處的焦慮,那是一種極度渴望成功,卻又害怕自己失敗的恐懼。

李家雯

2021-11-08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攝影 Abby Chung /Pexels

「人在面對困境時,不會在沒有任何抗爭下,就高舉白旗。」——阿德勒/心理學大師。

 

變得厭世或憤怒,都是源自於隱藏在背後的高度焦慮感,一種「我其實知道我該努力,但我內心還是不安。因為,我真的很懷疑,到底我能不能相信自己?所謂的『努力』是真的有用嗎?我又如何確信自己可以做到?」的掙扎。

 

這些聲音反映的是一種你對生活的無力、無奈,一種「無論我怎麼用力,還是無法清楚看見未來」的恐懼。不論是你自嘲「我就爛!」或感覺消極「厭世」,甚至是表現出淡然無欲的「佛系青年」樣,都是間接性地反映出你對自身及未來的茫然。

 

這種厭世心態,其實都是一種對抗的武器,用來假裝自己還有力量,能夠對抗不安感受的「自我保衛機制」(safeguarding)。面對自己該努力的人生,卻又不確定努力有何意義的狀態下,你只好躲在「厭世」心態內,說服自己「不是我沒有能力努力,而是我不想,也不需要努力!」

 

但,你是否想過,「爛」到最後呢?

 

我知道,這樣的狀態不能怪你。你也曾努力追逐夢想,到後來才發現夢現實狠狠擊碎,誰能繼續發光?誰能繼續織夢?所以你想逃,想放棄,想擺爛⋯⋯又或者你反而追得更用力,更賣力,但發現依然還是填不滿心中的疑惑。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時,我想起了二〇二〇年底在連續三天內,我們所失去的那幾個臺大學生,為了某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他們選擇放棄生命。我總會為這樣尚未綻放就逝去的青春年華,感到不捨。

 

難道,我們真的無法事先做點什麼嗎?

 

如果有機會,我們有沒有人能好好接住那幾個決定對生命不再抵抗的學子?每個失控的心靈,都有可以被緊緊握牢的時候,但有時一閃而逝,錯過就是永遠錯過了。人生其實有很多變數,使力的方向不一樣,前進的方向就不一樣。



▲攝影 cottonbro /Pexels

自出生之後,我們誰不是起初都想好好待在輸送帶上?但有時就是會不小心跌了跤、拐了腳,於是變得裹足不前、舉步蹣跚,然後就這樣不得已地被甩出輸送帶。然而在那之前,我們是否都有機會先幫自己綁緊安全帶,讓自己不要跌出生命之外?

 

我在大學諮商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類似狀態的學生們接踵而來。

 

社會對你貼上不公平的標籤,媒體控訴你的不上進、不積極,嘲諷你的佛系心態,暗示你的挫折容忍力太低,一點都不明白生命的可貴,浪費自己的生命⋯⋯

 

但我看見了這些矛盾無奈的內在心境,那是被舊有的價值觀捆綁著的新時代困境,是新舊重疊下,無數學生來不及看清內在真實自我,苦苦掙扎下所採取的抵抗姿態。

 

這些厭世的表象,在在都反應了內心深處的焦慮,那是一種極度渴望成功,卻又害怕自己失敗的恐懼。


▲攝影 Julia M Cameron /Pexels

如果這樣的心境,對你而言也逐漸變成常態,我其實很想告訴你:

「沒關係啊!這都是暫時的,你只是此刻不安而已。」

「沒關係啊!你只是這個階段不確定而已。」

「沒關係啊!這個階段的徬徨、迷惑⋯⋯都是生命的自然狀態。」

 

當你能體悟此刻的狀態只是暫時,就能開始多相信自己一點。你會知道,你的生命是屬於你的主場,而你擁有獨一無二的光芒!

本文內容出自悅知文化《你在煩惱什麼呢?:大學諮商心理師給你的陪伴之書,關於成長的疼痛與焦慮》

作者| 李家雯
看更多的成長故事|http://go.beyond2.to/3rd3ba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