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5MON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旅行家養成記

探訪陰陽交界──黃泉比良坂

有沒有哪個地方,曾讓你留下難忘的旅行回憶?它可能不是什麼熱門景點,甚至有點冷門,卻帶給你許多趣味和驚喜,或有點驚嚇,總之是印象深刻的那種……

Kasin

2022-06-07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黃泉比良坂──通往陰間的入口

 

有沒有哪個地方,曾讓你留下難忘的旅行回憶?

 

它可能不是什麼熱門景點,甚至有點冷門,卻帶給你許多趣味和驚喜,或有點驚嚇,總之是印象深刻的那種。我的話,是這個「黃泉比良坂」。


▲黃泉比良坂──通往黃泉國度的入口(攝影│Kasin)

 

熟悉日本神話的朋友,也許有聽過這個地方,黃泉比良坂顧名思義就是跟陰陽兩界的交界處,是《古事記》中記載的一個重要場景,它的背後有著這樣一段轟轟烈烈的故事。

 

神話中有一對創世夫婦,分別是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祂們奉天神之命,在人界開疆闢土、孕育出土地河川等大自然元素,但伊邪那美卻在生產火神之時,產道被灼傷而難產死亡。

 

伊邪那歧因忍受不住對愛妻的思念和悲痛,決定追到黃泉國度去把伊邪那美帶回來。雖然如願見到愛妻,但她卻說:「你來得太晚,我已經吃了黃泉的食物,再也回不去了,不過我可以找冥神商量看看,在我離開的這段時間,你千萬不可以探頭查看。」按捺不住漫長的等待,伊邪那歧還是破壞了約定,沒想到看到的不是美麗的愛妻,而是滿身是蛆,像魔怪的可怕模樣。

 

伊邪那歧當然嚇得拔腿就跑,惱羞成怒又被背叛的伊邪那美帶著黃泉鬼女們一路追趕攻擊,直到黃泉的邊界比良坂,伊邪那歧搬了一塊石頭,才成功抵擋冥界的攻勢。隔著石頭,伊邪那美憤怒的說:「既然你這樣對待我,我會每天殺你一千人。」伊邪那歧則回應:「如果你那樣做,我就每天孕育一千五百人。」劃下這段故事的句點,伊邪那美後來也被稱為黃泉津大神。

 


親身體驗聖地巡禮的魅力

 

讀了這段故事後,我才知道原來真有「黃泉比良坂」這個地方,在島根的一次旅程,說什麼也要把它安排進去。黃泉比良坂位在松江市的偏遠地帶,可以搭乘JR電車至揖屋站下車,徒步約25分鐘即可抵達,聽從曾經到訪過的友人建議,那天選在陽氣比較重的一早出發。

 

如同其他鄉下地方,在路途中除了少數的民宅,其他什麼都沒有,我們沿著大馬路直直走,帶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馬路另一旁是山,走著走著,也看到了往「黃泉比良坂」的指標,每次來這種荒郊野外最怕的就是迷路,還好沒走錯路。最後狐疑的照著Google map的指示橫越馬路,轉進四周都是農地的小徑。


▲照著Google map的指示,轉進四周都是農地的小徑(攝影│Kasin)

 

在黃泉比良坂的入口旁,有個住著老奶奶的小屋,奶奶剛好在跟鄰居阿伯聊天,看到我們兩個小女生,很親切的跟我們打招呼,指著黃泉比良坂的方向說:「早安,黃泉比良坂在那裡喔,祝你們玩得開心。」不瞞你說,我有高敏感特質,是一個很怕靈異事件和警覺性非常強的人,越接近目的地我心情越緊繃,但在這一刻大大鬆了一口氣。

 

繼續往前走,是一條短短的小徑,左手邊是那種很像會出現什麼東西的小沼澤,末端就是黃泉比良坂。畢竟是跟神靈有關的地點,這裡也有注連繩鳥居,歷盡滄桑的模樣增添不少神祕的氣氛。


▲很有氣氛的小鳥居(攝影│Kasin)

 

伊邪那歧在逃亡過程中,曾以路邊桃樹摘下的桃子做為武器擊倒了不少鬼女,桃子在日本文化中,有除魔的功效,據說也是桃太郎故事的由來。這裡的確有一棵桃樹,但我想應該是後人為符合故事情節種下的,因為它看起來不怎麼像存在千年以上的樣子。

 

黃泉比良坂的重點,自然是阻擋魔軍的那幾個巨石,石頭比我想像的要小一點,另一端就是土丘和樹木,真的有分隔兩界的感覺,我們忍不住好奇走到石頭後面看看,當然什麼事都沒發生。雖然這個地方光看沒有多特殊之處,主要的樂趣還是看著現場,在我們的腦袋中腦補那些讀到的故事,便是聖地巡禮的魅力所在吧。


▲故事中的千引石(攝影│Kasin)

 


住在黃泉比良坂附近的老奶奶

 

奶奶的小屋也有提供寫御朱印的服務,一聽到我們來自台灣,還熱情的招待我們茶水和水梨,原來奶奶的名字叫角靜代,身為黃泉比良坂的附近居民,帶著滿滿的熱情協助推廣這個地方,還自己製作解說傳單,那天她也再度跟我們分享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的故事,也詢問我們這次旅行打算去哪些景點。

 

有些地方我知道漢字但不會唸,奶奶立馬拿出紙筆,我寫下「八重垣」、「須賀」、「神魂」等這些地方,還告訴奶奶我們名字的漢字和日文拼音唸法,聊了好多好多。

 

原本只是要寫個御朱印,沒想到停留了快半個小時,因為還要前往附近的揖夜神社,怕趕不上班次稀少的電車,只好跟奶奶道再見,我們當然不忘合照留下紀念。不知道多年後的現在,奶奶過得如何呢?


▲右邊是角靜代奶奶書寫的御朱印(攝影│Kasin)

 

在旅行的過程中,我非常喜歡這種與當地居民,特別是和爺爺奶奶的交流,從當地人的口中聽著這個地方的故事和生活分享,即便只是短短的時光,也會有種我也是居民的錯覺,增添不少滋味。如同這段旅程,若沒有這樣的意外插曲,這裡可能也不會讓我如此難忘吧?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