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2FRI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每月選題

跨部落乘載藝術內涵:「好野人_慢慢走比較快」——2021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

在花蓮縣豐濱鄉展開的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跨 5 個部落共 10 組藝術家參與創作,創作媒材多元,作品承載了部落現在處境的內涵。

林廷璋

2021-09-26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豐濱鄉6月6日(日)起辦理「好野人_慢慢走比較快」2021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展覽期從6月6日到9月30日,邀請了10組藝術家完成創作10件作品,設置地點涵蓋 Kaluluan 磯崎部落、Dipit 復興部落、pateRungan 新社部落、Fakong 貓公部落和 Makotaay 港口部落,共5個部落。

 

KalingDiway陳勇昌x磯崎部落:「Mapolong sa’icelen 共生」是港口部落藝術家Kaling的大型竹編裝置作品,表現磯崎部落多族群共同生活,互相交換族群技藝的共生共榮

圖:KalingDiway陳勇昌x磯崎部落:「Mapolong sa’icelen 共生」是港口部落藝術家Kaling的大型竹編裝置作品,表現磯崎部落多族群共同生活,互相交換族群技藝的共生共榮,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作為藝術季的主管機關,在東部搭建森川里海大平台理念 ,過去十幾年在東部推動跨政府單位的「森川里海」大平台,大家很熟悉日本的里山里海倡議,從最基本的概念來講就是健康的森林、河川、人居住所及的範圍以及海洋,的環境與生態健康,所帶來的富足與健康的生活。而這裡面最關鍵的當然是人與自然生存的方式,例如耕種時使用的化學物品對環境帶來的威脅當然也就影響人的好好生活與健康。

陳建北x貓公部落:曾受邀擔任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陳建北,在部落創作的「Ama Mama Tama 父親」,到4個部落訪問每個部落20至80和90歲的族人,紀錄他們口述記憶中的父親,創造世代背景和時空流轉的特殊性在作品裡

圖:陳建北x貓公部落:曾受邀擔任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陳建北,在部落創作的「Ama Mama Tama 父親」,到4個部落訪問每個部落20至80和90歲的族人,紀錄他們口述記憶中的父親,創造世代背景和時空流轉的特殊性在作品裡,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圖:陳建北x貓公部落:曾受邀擔任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陳建北,在部落創作的「Ama Mama Tama 父親」,到4個部落訪問每個部落20至80和90歲的族人,紀錄他們口述記憶中的父親,創造世代背景和時空流轉的特殊性在作品裡,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藝術除了扮演創造動能與議題的展現之外,很重要的角色即是「串連」,今年的藝術季在5個部落,部落和部落之間的串連,包含政策資源的串連,產業動能的引發與輔導,部落與外部的串連,產業的行銷與展售,其背後目的最終是讓居民能在一個自然永續的環境內好好生活,當然也就是林務局森林與濕地管理創造生物多樣性與保育的目標。

在花蓮縣豐濱鄉展開的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跨5個部落共10組藝術家參與創作,創作媒材多元,作品承載了部落現在處境的內涵。今年策展主題「好野人」道出了台灣東海岸的原住民與大自然相處互動,而獲得的富饒生活,以及從中養成的富足人文精神,但副標題「慢慢走比較快」也反映了在快速形成的年代,過去老人家建構的知識甚至倫理系統無法繼承,而造成集體記憶的不復見,也等於世代文化的消失。

許家維x新社部落:作品「岩棺是不是棺」回到新社岩棺出土的地點採集影像,意圖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發展出對於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敏銳知性,進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體。觀眾可以透過部落的香蕉絲工藝師編繡的QRC掃描到影像作品,呈現一個遠古與當代對話的場景
圖:許家維x新社部落:作品「岩棺是不是棺」回到新社岩棺出土的地點採集影像,意圖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發展出對於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敏銳知性,進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體。觀眾可以透過部落的香蕉絲工藝師編繡的QRC掃描到影像作品,呈現一個遠古與當代對話的場景,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當藝術家不再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室創作,展覽也跳脫機構型的白盒子之外,在地方展覽的第一現場,社會參與式的藝術實踐過程有機且真實,每一件作品的地點就是一個展覽空間,10件作品在地方創造了串連的交流場域。

Apo’&王亭婷x港口部落:收集一群勞動的人的衣服作成海浪的形狀,「mahemek kako to o'rip 我對生活很滿意」闡述,這些勞動的人上山下海都有屬於個人辨識性的衣服,充滿破洞的衣服裡有靈跟好運,才有很多收獲!族人會在勞動之中舞蹈歌唱,完工後則會去海邊pakelang,向「海浪」學習舞蹈歌唱。

圖:Apo’ &王亭婷x港口部落:收集一群勞動的人的衣服作成海浪的形狀,「mahemek kako to o'rip 我對生活很滿意」闡述,這些勞動的人上山下海都有屬於個人辨識性的衣服,充滿破洞的衣服裡有靈跟好運,才有很多收獲!族人會在勞動之中舞蹈歌唱,完工後則會去海邊pakelang,向「海浪」學習舞蹈歌唱,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疫情期間讓我們更體會了,人在文明的脆弱以及與大自然的疏離,故在疫情降到二級後、為了讓大家對台灣的東部有更多的認識,以及瞭解藝術季背後的內涵,除了藝術季作品導覽、還有部落導覽、體驗活動、風味餐,以及以部落議題設計的論壇講座,邀請居住在部落的族人與外面的相關領域的實踐者一起對話,希望讓參與的民眾能更了解部落感受到原住民族人在大自然的採集技術,如何不受疫情影響,依然從容的生活著,生活的智慧和知識系統的建立,又如何世代傳承,認識真正的「好野人」,同時部落面對的當代處境以及威脅。

邱承宏x貓公部落:由混凝土及礦物製作的兩顆巨石<過剩的風景>,放置在八里灣溪的河床上,並在這個人造岩石的表面,栽種一些從河流上採集而來的植物。這看似與在地植被共存的作品有著樸素、簡約的外型,外觀像是一個格格不入的紀念碑,如同一個都市的外來者,擾動著自然與都市之間的邊界。

圖:邱承宏x貓公部落:由混凝土及礦物製作的兩顆巨石<過剩的風景>,放置在八里灣溪的河床上,並在這個人造岩石的表面,栽種一些從河流上採集而來的植物。這看似與在地植被共存的作品有著樸素、簡約的外型,外觀像是一個格格不入的紀念碑,如同一個都市的外來者,擾動著自然與都市之間的邊界,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芃芓藝術x新社部落:黃啟軒與蔡佳吟共同創立的工作室,擅長參與式藝術創作,這次邀請部落的人將各自的故事刺繡在白色的飯店/民宿床單上,床單鋪蓋在田中央的雙人床上,「海景第一排」這件作品反思太平洋邊的海景第一排不應屬於特定的人群,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自由享受的
圖:
芃芓藝術x新社部落:黃啟軒與蔡佳吟共同創立的工作室,擅長參與式藝術創作,這次邀請部落的人將各自的故事刺繡在白色的飯店/民宿床單上,床單鋪蓋在田中央的雙人床上,「海景第一排」這件作品反思太平洋邊的海景第一排不應屬於特定的人群,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自由享受的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部落種種的議題是藝術季關心的面向,在田區裡擺放一張鋪著象徵飯店的白床單,雙人床佔據「海景第一排」、來自豐濱鄉不同部落,不同年紀的族人,透過投影在傳統屋的五節芒牆面上,輪流說著對於「父親」的記憶、行囊背簍是根離的象徵、不同年代的日常物件是象徵化的原住民圖騰柱,「移動中的部落」探討人在移動中,創造現在同時尋覓傳統的交錯軌跡…。今年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的創作有現代考古與藝術想像的虛實交錯,有資本世代嚮往族群共生家族團結的反思,非常的精彩,我們都是「好野人」,在驅動控制卻失控的人類世,「慢慢走比較快」意味著我們是不是該重新透過身體的感知,學習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擺脫被各種「擁有」所束縛的慾望,不必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我們早已經是「好野人」,我們可以轉向另一個更謙卑的未來式。

Heidi Yip葉海地x港口部落:作品「 Phrases of The Wind 風之片語」訴說如何與土地保持永續的關係,不斷聆聽土地的心聲;每個階段、季節的稻田上都擁有它們的聲音。稻米長在土壤,土壤製作出陶片;它們彼此用著不同的方式跟我們對話。也是透過當代藝術裝置給予阿美族珍貴的陶文化資產一個新的詮釋方式

圖:Heidi Yip 葉海地x港口部落:作品「 Phrases of The Wind 風之片語」訴說如何與土地保持永續的關係,不斷聆聽土地的心聲;每個階段、季節的稻田上都擁有它們的聲音。稻米長在土壤,土壤製作出陶片;它們彼此用著不同的方式跟我們對話。也是透過當代藝術裝置給予阿美族珍貴的陶文化資產一個新的詮釋方式,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本展覽除了延續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歷年來在東海岸推動的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的理念,今年豐濱鄉鄉公所全力相挺,部落的滾動參與也很正向,更有跨域的廠商ViewSonic優派國際股份公司全程贊助藝術家展出所需的投影設備,所有的力量匯集成就了本屆藝術季的開展。

因應防疫規範,也提醒大家前來觀賞作品時「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

■展覽時間:2021/06/06-09/30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官網:https://mipaliwlandart.com/

■產官學合作:9/25藝術論壇 @台灣藝術大學

Malay Makakazuwan x港口部落:這次的作品「移動的部落」以部落族人經常使用的藤製背簍作為雕塑裝置,是對於自己在居住之處的記憶與反思。也是相對應於整個族群在遷徙時,什麼留在族人之間、而哪些流失了?我背起背簍謙卑地進行部落的認識之旅並反思著這些圖:Malay Makakazuwan x港口部落:這次的作品「移動的部落」以部落族人經常使用的藤製背簍作為雕塑裝置,是對於自己在居住之處的記憶與反思。也是相對應於整個族群在遷徙時,什麼留在族人之間、而哪些流失了?我背起背簍謙卑地進行部落的認識之旅並反思著這些,花蓮林區管理處提供。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