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魚的溫柔
每份對著自己的善意,就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無論工作高低、無論世態炎涼,你是那個對方想好好對待的人,是有人想要好好疼惜的人。
▲情境圖(攝影:jetalone)
不會吃魚的我
我天生不愛吃海鮮,秋刀魚是少數可以接受的一種。秋刀魚的肉質有彈性,比較沒有腥味,如果用炙烤的,火候拿捏得當,會散發出一股「異於常魚」的香味,單吃好吃,配酒爽口,配飯開胃。我媽媽廚藝很好,以前一家四口還住在一起時,晚飯常有兩三條秋刀魚。
每次我上桌的時候,就會發現秋刀魚已經被大卸八塊,骨肉分離不說,魚肉比較深色的部分,還被遠遠地放在盤子另外一端。看到魚這副德性,總是讓我心裡微微不悅。當時的我揣測,肯定是誰在我之前先吃了魚吧,而且還吃得支離破碎,也不顧及後面用餐的人的心情。
▲情境圖(Pexels)
為我剔刺去骨的情人
後來我交往了一位很擅長吃魚的情人。該說他是擅長嗎?又或者因為有這份照顧我的心意,而有耐心去剔除魚骨。他知道我不愛吃魚,又容易把刺一起吞下去,每逢海鮮,總是細心幫我剔刺去骨。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會吃魚的人,骨頭跟魚肉井然有序地分離,夾到我碗裡的是形狀完美的秋刀魚肉條,更厲害的是,盤子上又是另一番風景,魚骨完整保留,看起來簡直像拍照用的道具,肉是肉,骨還是完整的骨。比較不好吃的部位,他都自己吃了。
擅長吃魚的情人心細如髮,就如同他對秋刀魚去骨留肉的耐心。對於我的生活習慣觀察得無微不至,像是我有起床睡醒馬上喝溫水的習慣,交往一陣子之後,就發現他會先幫我把水裝進保溫瓶,不會太燙也不會太涼,是剛好適口的溫度,再默默把水瓶放在我習慣的位置。一起出去與朋友聚餐的時候,如果我喜歡的菜上桌,而我人又離席,他總能拿捏時機先幫我留一份,不搶快不落後,恰到好處的貼心。
擅長吃魚的情人,溫柔綿綿密密像臺北市的雨天,剛開始下雨覺得空氣清新,萬物滋潤,久了變日常,抬頭一看:「啊,又下雨啦。」對於雨的習慣是一種愚昧,不了解萬物能夠欣欣向榮是因為霖澤,只覺得「又」下雨啦,下雨是「應該」的吧,其實人生中沒有什麼溫情是自然、應該、活該要存在的。像我這種個性急躁、胸中如拽一只火爐的人,流連忘返於熱戀時的激情,碰到生活中的體貼卻不懂得珍惜、記憶。
溫柔與心細的一體兩面,就是憨慢跟溫吞。擅長吃魚的情人不善言詞,在一起的時候吐不出幾個字,沒有文采更不用說一般人的甜言蜜語,吵架的時候一面倒的屈居下風。像我這種靠文字跟一張嘴吃飯的人,對於語言的相信近乎執迷,覺得「不說出來就是沒有這樣想」、「無法回話就是心虛」、「沒有表態就是不夠愛」。其實會說出來的,不一定是真的;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往往是迷人但虛幻的,只是當時的我都不懂,捧著蜜糖般的話語奉為聖經,對於擅長吃魚的情人冷漠對待。
▲情境圖(攝影:Elle Hughes/Pexels)
藏在日常生活裡的溫柔
直到過了很多年我才發現,在我家餐桌上常常看到被拆解的魚,是我爸媽先把魚剝開了,大部分時間是我爸。終於有一次機會,我目睹他用筷子靈活的剝動著,剔除骨頭、然後把魚肉工整地剝除,深色且帶著苦味的肉置放在一旁,讓我輕鬆的吃著我喜歡的部位。雖然醫生都說深色肉富含營養,但爸爸仍然縱容著任性的我,只吃秋刀魚好吃的部分。
年紀長了一些才能感受,無論是爸媽或是擅長吃魚的情人,剔除魚骨的這份耐心,就是藏在日常生活裡的溫柔。長時間相伴在身邊的人,因著時間及生活的磨損,更容易忽略對方的好,或將對方為自己做的事情視為應該。但這世界上,沒有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好是理所當然,情人如此,家人更是。
每份對著自己的善意,就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無論工作高低、無論世態炎涼,你是那個對方想好好對待的人,是有人想要好好疼惜的人。舌燦蓮花很容易,許下承諾在這個年頭,也不是值錢的東西。文字與語言所展示的,是對方的能力,但不是對方能夠愛你的能力。
回頭想想,擅長吃魚的情人在我提出分開的那刻,也沒說出任何動人的話讓我回心轉意,看著他淚如雨下緩緩說著:「我不想,真的不願意。」但沒有更令人心醉、心軟的情話了,這點真令我惱怒。我是個無可救藥的文字迷信者,沒有說出來的都不算數。現在覺得,說出來的又代表什麼呢?不說出來的那些,難道就感受不到了嗎?
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裡面說:「熱戀中的自我是一部熱情的機器,拚命製造符號,然後供自己消費。」又說:「我愛你。這一個具體情境不是指愛情表白,或海誓山盟,而是指愛的反覆呼喚本身。」愛情之生因為語言,滅也因為語言。我與擅長吃魚的情人的愛情,本身就緊密地鑲嵌在日常之中了,如同字裡行間的言外之意,要用心體會才能讀懂。只是當時的我怎樣也不能明白,「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本文摘自《有春的日子》,有鹿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苗栗出生,臺北長大。就讀景美女中、臺大中文系、臺大新聞所畢業。曾做過記者、公關、發言人,到接管文創雜誌第一品牌《小日子》,不論在哪一份工作,劉冠吟都樂於與文字為伍。
喜歡寫作、旅遊、認識新朋友,好吃、嗜酒、熱愛工作,育有一女罵罵號,一犬有春。著有《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等書。
個人經歷:
‧《小日子》雜誌前社長、雜誌公會理事
‧曾任鴻海集團史上最年輕發言人
‧32歲帶領全臺最大文創雜誌《小日子》,2年內轉虧為盈
‧首創自有品牌選物店,5年內展店遍布海內外
‧《聯合報》專欄作家、獲選雜誌公會最受歡迎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