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旅──遊走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是近年來香港為全球藝文愛好者打造的,也是許多文青的朝聖之地,其中M+視覺文化博物館,更是當代視覺文化新地標,從展品到建築,都可感受到其想躋身世界頂尖博物館的企圖心。
回歸活絡的香港城市氛圍
三月底因前往Art Basel藝術展出差,來到了香港,這座睽違六年的城市。人們總說香港變化很大,許多店家關門、沒落,但在展會期間,許多外國人往來,展覽館國際化、絡繹不絕的人潮依舊,藝術買賣回歸活絡。
離開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來到中環,週末的白天放眼望去皆是外籍勞工放假聚集的地方,從雪場街地下道置地廣場一帶,精品店外,多的是外籍勞工聚會的場域,但到了晚間,他們一哄而散,夜間外紅男綠女出沒,在城市繼續喧囂,熱鬧而精彩。走在中環高高低低的山坡與巷子裡,活絡的氛圍,讓人對城市有了期待。
香港全新藝術天堂──西九文化區
此行來香港,有個最大任務,就是走訪新興的「西九文化區」。這是近年來,香港為全球藝文愛好者打造的,也是許多文青的朝聖之地,整體園區延伸約40公頃的填海土地,總舉辦當前香港最潮的藝文活動,從戲曲中心、藝術公園、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還有國際拍賣行富藝斯打造的全新總部,建築皆由曾獲普立茲克獎的建築團隊Herzog & de Meuron設計,兩者相鄰,步行可達處還有香港最新開設的故宮博物館、聚集劇場、Live House的「自由空間」等,這些都讓藝術愛好者一網打盡。
此般行程,四天三夜顯得有點緊湊,光是第一天來到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就驚覺逛上兩天也不夠。M+是當代視覺文化新地標,展示20及21世紀的視覺藝術,涵蓋平面藝術、設計、建築、電影等視覺文化內容,從展品到建築,都可感受到其想躋身世界頂尖博物館的企圖心。
▲M+視覺文化博物館。(攝影│Nykitana)
令人驚喜的藝術展品,帶來如夢般體驗
到訪時,館內正舉辦開幕以來第一個特展「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出草間彌生逾200幅作品,從早期創作到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主要藏品及私人藏品,從早期的自畫像、「無限的網」系列作品、織物、家具,也有檔案信件,目不暇給;展覽環繞6大主題: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涵蓋多種媒介的作品,從繪畫、裝置、雕塑、素描、拼貼、流動影像和檔案資料,在在讓草間彌生迷大飽眼福。眼前《無限的網》細密的點狀飄盪、連結,凝望許久,不自覺卻也感受到網中的點點擺動、起伏,節奏與韻律伴隨視覺而生,讓人格外著迷。
▲M+視覺文化博物館正展出「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大展。(攝影│Nykitana)
▲展覽入口處可見草間彌生自畫像。(攝影│Nykitana)
在眾多展品當中,我著迷於一座「壽司吧」。藍色暖簾之前,有幾個人正在等待。此為曾位於東京新橋酒吧區之中的「清友壽司吧」一比一移植到館內,是出自日本1960年代後的設計先鋒倉俁史朗於1988年的創作。入口有曲面牆、暖簾,人們等著入場排隊用(觀)餐(展),跟平時在名店外的景象無二致。
▲日本設計師倉俁史朗《清友壽司吧》。(攝影│Nykitana)
此作在2014年由1988年建造清友壽司吧的公司進行4個月拆卸工程,2021年再花2個月時間在香港組裝,從1980東京街頭搬到M+。博物館當年以1,500萬港幣購入,飽受質疑,但走進裡頭看,真的很美,還原的完整度也讓人驚喜。
內部圓拱天花板、杉木牆、地板磁磚菱格排列方式、帶未來感的高腳椅、花崗岩檯面(檯面上還有玻璃製生魚片架),以及頭上的漂浮感吊燈,好多讓人欣賞的小細節。雖然入口狹長、燈光昏暗,進去的時間也很短暫,時常後面就有人等著進來,但停留在裡面,頗有一段在夢境中的感覺,以為來到80年代的東京感,彷彿在旅行中,遙想別處的旅行。
▲M+視覺文化博物館。(攝影│Nykitana)
讓人忘記煩惱事,不再執著往事的九龍公園游泳池
來回於位於九龍的飯店與西九文化區的一大驚喜,便是位於飯店周邊的「九龍公園」。每天在經過九龍公園門口,到了旅途最後一日,終於打定主意穿越公園瞧瞧,漫步到西九文化區。是很可愛也很有意思的公園,乾乾淨淨、整整齊齊,還不時可見一些英式園藝造景。
後來同行的旅伴說,他有一天經過九龍公園裡,看到一座讓人很想遊的游泳池,但我卻沒有經過(我應是去了反方向的鳥園)。回來查找了一下,看到泳池規格確實很高,且發現我所愛的香港兩人獨立樂團my little airport竟然有一首歌叫〈九龍公園游泳池〉的歌,我這麼喜歡他們卻從來沒注意到,回台的時候,我播放這首歌,想著下次定要再去公園裡走走。
▲九龍公園一景。(攝影│Nykit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