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2024.11
22FRI
每個人只能過自己的生活, 但是看見了其他可能性後, 他的內在從此有了不同的樣貌。 ──《請問財富.無極瑤池金母親傳財富心法》
生活家養成記

為什麼「記錄」你的生活,是個(有點辛苦的)好主意?

是否許久沒有寫寫手帳或紙本行事曆了呢?不妨給自己三、四天,甚至一週的時間,好好寫下、記錄你的生活,看看「行事曆上的你」長什麼樣子,與「你對自己的認識」是否一致呢?

蘇益賢

2021-12-31

收藏
訂閱
分享
beyond beyond


▲攝影:Bich Tran/Pexels

 

寫手帳是一種覺察的方式

 

時間回到大學,每年九月開學,學校都會送給剛入學的新生一本「學期行事曆」。當時大二的我很是羨慕,第一次看到這麼有設計感的學校行事曆,立馬到校友服務中心買了一本。

 

回想起這輩子用過的行事曆,嘗試過的還真不少種,一天一頁的、一週一頁的、一個月一頁的,各有各自適用的時機。

 

在醫院實習時,最喜歡的是一個月一頁的大本行事曆,可以一覽每週到底排了多少個案,月底時看到被寫得滿滿的格子,很有成就感。在學時期,最喜歡的則是一天一頁的,寫的倒不是幾點要上什麼課,而是今天看了哪部日劇、和誰約好要吃飯⋯⋯這些現在看來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

 

從小到大,認識了不少「手帳控」,每每看到他們豐富的手帳,寫滿著字、蓋著印章、貼上貼紙,偶爾還會抄寫一句經典名言來幫自己今天做結論,總感覺這個人善用了自己的一天。

 

手帳上頭,除了客觀的人事時地物之外,多半也寫著手帳主人自己內心的經驗──這讓我想到諮商情境。很多時候,我也會邀請個案替自己做手帳。追求的倒不是美麗或者手作、手寫、手繪的質感,而是以手帳做為輔助,邀請個案對自己時間使用的方式,養成更多的覺察。若個案願意的話,記錄過程增加的不只是對自己的認識,也更有機會讓心理師更容易想像個案在諮商室外的真實生活。

 



▲Pexels

 

一份學生想抗議的手帳作業──15分鐘為單位記錄生活

 

某次,我回學校帶正念工作坊時,出了一份作業:「在你張開眼睛的時間裡,請以十五分鐘為單位,記錄你每天的每個十五分鐘裡,都在做些什麼?」(PS.想更了解正念的夥伴,歡迎讀讀我之前的專欄文章〈你的心正在「自動導航」嗎?──認識正念篇〉與〈正念實踐篇──一次又一次地回來〉)

 

學生聽到這個作業時,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我大概可以猜想到他們內心的吶喊:

「會不會太累了!」

「這樣要花很多時間耶~」

「這不是在整人吧!?」

「老師,不要啦⋯⋯」

 

為了撫平大家的焦慮,我稍微解釋,可以每天固定找幾個時間點來「回顧」就好,像是中午吃飯前,先記錄上午;吃晚餐前,記錄下午的;睡前,記錄晚上的。當然,我也提醒,間隔如果拉得愈久,我們的記憶愈可能失真。所以,在可行的情況下,不妨在某些事件完成、結束時,就稍微記下幾個關鍵字,讓自己方便回憶。

 

不知道看到這裡,beyond beyond專欄的讀者,心裡在想什麼?如果有天,你被交付了這個「作業」,你會想做嗎?如果不想的話,觀察一下你的內心出現了怎樣的抗拒,是麻煩、好累、沒必要,或者有其他的想法呢?

 

除了交代作業,我也花了一些時間,和學生們聊聊每個人內心的抗拒,並邀請大家跟這樣的抗拒稍微和平共處(這也是正念的好練習),然後盡力完成這份作業看看。

 

對了,還沒提到,因為工作坊是隔週進行的,所以學員必須完整記錄從這次工作坊結束的16:00開始,直到下次工作坊前14:00,一共完整七天,自己每一「刻」(一刻恰好是十五分鐘)都在做些什麼。

 



▲Pexels

 

透過觀察生活點滴,獲得珍貴的覺察

 

下週見面時,有的學生帶來兩張A4貼在一起的紙,上頭密密麻麻寫著小字,拿遠一點來看,還能看見一些重複出現的模式。有的學員選擇用電腦記錄,完整印在一張B4紙上,看起來十分充實。也有學生自首說,在第三天缺了一大塊紀錄,背後的故事是:在自己當天下午無法成功回想早上在幹嘛之後,突然有種「功虧一簣」、想要直接放棄的感覺。但好險,他決定從那一刻「再出發」,繼續記錄下去。所以第三天早上才會有一大段空白。

 

我陸續邀請大家說說自己在做完(或者沒做完)這份作業時,有怎樣的感覺或想法。「沒想到我居然能做到!」「好有成就感喔!」「真的好難!」除了這類關於成功或失敗的想法之外,學生也陸續分享了他們對自己的「覺察」,常見的是:

 

「我不知道⋯⋯我花了這麼多時間無所事事,在記錄時,我居然不知道我可以寫什麼!」

「我沒發現我每天花這麼多時間跟男友通電話。」

「我好忙喔,難怪我從開學到現在會這麼累。」

「因為這個紀錄,我發現,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瑣碎時間,之前都沒好好善用。」

 

類似這樣的觀察,打開對自己使用時間的「覺察」,正是這個作業的背後用意之一。

 

在模糊、廣泛的描述或回憶中,我們對時間使用的記憶時常是失真的。為了完成這次作業,我們必須認真用放大鏡檢視自己時間使用的方式(雖然有點殘酷)。但是坦誠、真實地記錄下來,我們往往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沒發現的訊息。

 


 

是否許久沒有寫寫手帳或紙本行事曆了呢?不妨把這篇文章當作一個緣分。給自己三、四天,甚至一週的時間,好好寫下、記錄你的生活,看看「行事曆上的你」長什麼樣子,與「你對自己的認識」是否一致呢?透過記錄,打開覺察,是個值得嘗試的「修煉」,邀請你試試看!

 

收藏
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