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活,是一種值得培養的能力
透過刻意覺察與練習,把美好的感受放進心裡,並因為「品味」的加成,讓這些感受能歷久彌新!
▲攝影:cottonbro/Pexels
各位beyond beyond的讀者大家好,這次專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很美,又能替生活帶來更多正向經驗的概念:「品味」。
品味的英文字是savoring,查了一下它在英英字典裡的定義是:taste (good food or drink) and enjoy it to the full,直譯是「品嚐(美食、飲品),並且完整地享受」。研究人類正向經驗的心理學家沿用了這樣的定義,並把範圍放大,從本來僅聚焦的飲食(味覺)經驗,延伸為人類各種感官,甚至記憶,都是可以被好好品味的對象。
品味,這看似十分讓人享受的概念,理應是我們十分擅長的才對。但研究者發現,並不是呢!「完整享受當下美好」的能力,反而隨著人們長大,而變得日益陌生。怎麼會這樣呢?
回想一下我們的童年。自小,我們就被大人鼓勵「現在忍耐一下,之後會有更好的東西在等你」。於是,我們「學會」認真念書、考到好學校,並合理期待之後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對象(以此類推)。我們慢慢長大,內化了這樣的概念:對於現在發生的好事,不要讓自己太投入。能成功忍耐的孩子,時常還會被大人稱讚。
在這種背景之下,長大的我們雖然喊著「活在當下」,卻發現自己的大腦時常不敢這麼做。各種成功人士的故事裡,也充滿著許多「延遲享樂」、「延宕滿足」的事蹟。為了「未來」,我們學會遠離「當下」。就這樣,我們慢慢地喪失了「品味」的能力。
但別擔心,品味仍是一樣我們可以再次練習與學習的能力。簡單了解它的意涵之後,接著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品味,透過更主動地產生、增強和延長樂趣的心態或行為,從行動中慢慢找回品味的能力。
接著,我將以當下、過去、未來這時間軸上的三個角度,分享一些品味的實作練習題。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找回自己的「品味力」吧!
當下品味力:活在當下+刻意覺察
要在「當下」提升自己品味力,基本功就是我們熟悉的那句話:「活在當下」。帶著這樣的心態,生活中每一刻發生的大小事,都有機會透過主動且刻意地覺察,而帶給我們更深刻的體驗。
好比,因為疫情發展,落實個人手部衛生已經是我們的生活日常。每天我們都得洗手不少次。其實,光是「用肥皂洗手」這件事,就可以用來練習「品味」呢。在洗手時刻意打開感官經驗,用眼睛觀察肥皂泡泡、用鼻子嗅聞洗完之後的氣味、用皮膚認真感受泡泡的觸感、用耳朵細聽搓揉時發出的聲音(味覺部分,我們就先暫時跳過)。這種在當下稍加刻意的覺察,就是在當下實踐品味的一種展現。
▲攝影:Burst/Pexels
過去品味力:沉浸其中+虛擬實境
除了當下之外,那些已經發生過的美好經驗,也可以透過品味來延長它們帶給我們的感受。特別是那些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好比畢業典禮、婚禮、第一個孩子誕生、某次野外露營等。這些「往事」,不管遠近,都是我們培養「過去品味力」的好素材。
在手機、相機使用很方便的年代,多數人都有替美好回憶留下照片的習慣。我們可以借用這些視覺訊息,幫助自己品味這些過去經驗。除了重新翻閱照片之外,你還可以找到當時一起經驗這些事情的家人、朋友,大家聚聚,聊聊彼此對這段往事的記憶。透過彼此的回憶,大家一起沉浸其中,慢慢找回許多美好的小細節,就好像一起回到那段往事的「虛擬實境」之中,再次感受那段經驗的美好。
▲攝影:Leah Kelley/Pexels
此外,大家常用的Facebook和Google相簿,都有個很讚的回顧功能,讓我們看見「一年前的今天、三年前的今天」等等。收到系統提醒時,別急著關掉,留點時間給自己「重溫往事」。傳個訊息給相片中的家人朋友,分享這張照片給他們、一起聊聊,好好回味吧!
▲攝影:cottonbro/Pexels
未來品味力:積極想像+期待加成
對於即將到來的好事,我們可以「超前部署」,透過想像力來放大期待感。還記得國小、國中時,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的校外教學嗎?我就是那種會在前一天晚上,因為太期待、太興奮而睡不著的人。
透過想像,我整個人好像已經站在校門口準備集合了,背包裡帶著事先準備好的午餐,全班一起步入遊覽車,在高速公路上唱著歌,慢慢來到遊樂園⋯⋯帶著這樣的想像與期待,我們在體驗的當下,時常能感受更深刻的樂趣。
***
品味是個值得培養、練習的能力,不但能幫助我們維持、記得正向經驗,還有機會「放大」生活中所有小小的美好感受。練習品味,還能幫助我們放下看事情時常有的「習以為常」或「理所當然」呢!邀請大家從日常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過去、當下與未來,透過刻意覺察與練習,把這些美好的感受放進心裡,並因為「品味」的加成,讓這些感受能歷久彌新!
▲攝影:Kampus Production/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