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秋季之時,給你的心理備忘錄
在急忙準備認真打拚之前,不妨把秋天的涼意視為一種慢下來的提醒,先整理一下自己之前的狀況,稍作思考並站穩腳步之後,再出發吧!
▲雲林斗六摩爾花園(攝影/沈維君)
天氣漸漸變涼了,台灣即將邁入秋冬。七、八月的炙熱,總給人慵懶、不想動的黏膩感,但來到九、十月之後,季節稍微轉涼,夏季的黏膩感緩解不少。微涼的日子,確實讓人感覺稍微舒服一點。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一直都很喜歡這個時節。不嫌長的暑假終於來到尾聲,儘管有些不情願,但也期待著開學,開展新的學期,充滿著一種「好像可以起身做點什麼」的感受。
走入自然,你會發現,秋季是個特別的階段。以樹木為例,這時有些葉子仍是綠色的,還沒意識到秋天的到來;但也有些樹木時間走得比較快,葉子已經開始有些轉紅、轉黃了。若你願意駐足停留,就有機會看見一個有趣的畫面:草地、樹枝、各種顏色的葉子、天空與太陽──老天爺似乎在秋天這個時節,把調色盤上的多數顏色都用了一遍,這種各異其趣的「繽紛感」,在忙到不可開交,甚至身心俱疲的時候,是一種可以讓人快速轉換心境的好素材──只要我們記得走出門外,抬頭觀看。
▲攝影:Max Andrey/Pexels
秋季是個適合「重新整理」的時節
相較之下,春天可能給人一種「啟動、開機」的感覺,而秋天更像是稍作休息之後,可以再出發的訊號。不過,準備再出發之前,我們也不妨利用這段時間,稍微放慢腳步,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態。
對學生來說,新的學期即將開始了,展望這個學期,你對自己有什麼期待?你想達成哪些目標?接下來這半年,什麼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對上班族來說,邁入第三、第四季的起步,你對於自己前兩季的工作狀況,有什麼觀察?以此為基礎,你希望自己如何使用第三、四季的時間呢?在急忙準備認真打拚之前,不妨把秋天的涼意視為一種慢下來的提醒,先整理一下自己之前的狀況,稍作思考並站穩腳步之後,再出發吧!
開始留意逐漸減少的日照
秋天的涼爽,也可能被詮釋為「蕭颯」,這種冷清、淒涼的狀態,很可能源自秋冬之後台灣整體日照與溫度的變化。之前工作時,負責個案診療的身心科醫師曾告訴我,過了農民曆的「立秋」之後,就要開始留意憂鬱個案近期的狀況。
確實沒錯,不少研究發現,天氣、日照會影響人們的情緒與活力。夏季雖然煩悶,卻不至於會讓人「鬱鬱寡歡」,這比較是秋冬會給人的感受。因此,邁入秋冬之後,我們都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
同時,雖然日照少了,但在每天起床之後,也不忘透過白天的日照來重新調整大腦裡的生理時鐘。在天氣比較差、日照不足的時候,明亮、溫暖的室內日照也可作當作替代。此外,在晚上準備睡覺之前的一小時,也盡可能減少使用會主動發光的3C,好比:手機、平板、筆電、電視等,這些裝置散發的藍光,不但會影響生理時鐘,也可能影響你的睡眠品質。
▲攝影:Moose Photos/Pexels
秋+心=「愁」:愁思沒問題,適量、適時就好
秋天也是個適合回憶與緬懷的時刻,不管是東方的中秋節、重陽節,還是西方的感恩節或聖誕節。在這種時刻,想要相聚的心總是濃烈。但在某些無法相聚的時刻,不管是因為疫情、地理限制,或者因為親人去世等原因,懷念就很容易成為思念,甚至「愁思」。
最後,想借用心理諮商當中,一種稱為「擔憂時間技巧」(worry time technique)的方法,來提醒大家,當你發現你太常陷入愁思、憂慮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面對這種狀況:
第一步,幫自己設定好每次的「愁思時間」
心理學研究發現,禁制、抑制自己的負面情感,反而會有反效果。因此,如果愁思是自己在秋冬容易出現的感受,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如何不愁思」,而是「如何能讓自己適時、適量地感受愁思,並不讓它影響到生活」。
因此,替你的愁思安排好時間是値得嘗試的策略。一般來說,會建議安排在10~15分鐘以內,至多就是30分鐘。在安排好的愁思時間到一時,記得幫自己計時。地點方面,則「不宜」在你平常放鬆、休息的地方進行,像是床鋪、房間裡,避免放鬆與愁思的感覺彼此衝突了。
第二步,安排好「愁思」的界線範圍
在愁思時間之外的時間若想起了某些煩惱、憂愁,請告訴自己:沒關係,留到愁思時間再來進行。你可以透過簡單的筆記,寫下讓你煩惱、憂愁的事,並告訴自己,晚點會有時間來好好煩惱。
第三步,善用愁思時間
在愁思時間,你可以試著與憂愁、煩惱的感受共處。腦中有任何的思緒,都是沒關係的,不需要急著去否定或者忽視它。過程中,你可以試著善用書寫、繪圖、呼吸等方式,來慢慢舒緩這樣的感受,給這些感受一些時間、一些表達的出口。
時間到了之後,請勇敢向「愁思」說再見,告訴自己今天擔心、煩惱的份量已經足夠了。這時,你可以透過做點別的放鬆活動、洗澡、看看電視等方式,來重新回到本來的生活。
期待我們都能在夏轉秋的這個時間點,對接下來的自己有更多的覺察與更多的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