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過海的路面電車──搭乘墨爾本電車走過的人生旅程
「無論新舊,路面電車總能帶我們回到昔日的美好時光。」──當代土耳其詩人伊爾登(Mehmet Murat ildan)
搭乘路面電車,晃進往日時光裡
回想起來,搭乘路面電車最頻繁的時期就是大學時代。每早從地下火車站直奔街道,再穿過人群期望順利擠進72號電車,準時抵達墨爾本大學上第一堂課。停站時的尖聲吱叫,離站時的清澈鐘聲,總是讓人精神振奮。
二十多年前舊型的綠色電車,車廂兩側各有兩道門,門外兩旁有扶手直桿,門底下是踏階頗高的橫長踏板;遇到電車滿載,大膽的學生就握住扶桿、站在腳踏板上,一路拉風地搭到校門口。路面電車的速度其實緩慢,落下的學生都會有默契地邁開腳步,利用行人步道與電車平行前進;那時第一次從速度體會到「代步用」交通工具的意思──確實快如步伐。四年間,自己也與電車齊行好多回,只要腳力足、跨步大又快,想同時抵達是辦得到的。
▲載著昔日回憶的古典綠色電車。(提供|蘇楓雅,翻拍自墨爾本城市旅遊手冊)
墨爾本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路面電車系統──鋪設的雙軌道總計250公里,1763個車站如繁星點綴在地圖上!500輛電車每年平均服務2億名乘客,2019年利用兩座太陽能發電廠實現了100%碳中和的目標。
比起數據,記憶中搖晃的乘坐體驗和沿途風景更加真實。在紙車票的年代,穿制服戴帽子、背包裝滿車票和零錢的驗票員是孩子們最棒的嚮導,有問必答。木紋鮮明的天花板,上下手動的木框玻璃窗,青草色的舊皮椅,下車鈴的拉繩──路面電車裝載的,是忙著進步的社會裡,一站接一站特別悠緩的時光流。偶爾,看見老祖母在車上為孫子朗讀繪本(自然是有關路面電車),讓第一次搭乘的孩子擁有美好回憶。偶爾,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坐在末座,望著窗外似休息、似沉思。更多的是靜靜看書的人,男女老少總帶著一本書,即使短短幾站的時間也怡然自得。偶爾,碰到大學慶典季,會有社團學員跳上來熱鬧地喊口號、發傳單,或用歌唱宣傳活動。有時難得──因為風險太高,會碰到某位建築系學生背著背包和畫筒,雙手捧著設計模型上電車,凡見者無不驚呼,同時快速讓路、讓座,好像那份作業是大家的責任一樣。
搭車去看海的療癒小旅行
據《國家地理雜誌》宣布,世界十大最佳路面電車路線之一,就是墨爾本的96號。從中心商業區以北5公里外的CERES(環境策略教育研究中心)都市農園,沿途經過博物館、皇家展覽館、議會大廈、皇冠賭場、南墨爾本市場,駛往聖科達的海灘及露娜遊樂園。欣賞文化圖騰般的地標以外,還能感受到各區氛圍的轉變:從北邊的潮人區和嬉皮家庭,到光鮮亮麗的白領族;從傳統市場的多元種族色彩,到聖科達搖曳椰子樹下的度假風情。窗外的景色如一幕幕動畫,上演著墨市的古怪與美妙。
▲往海邊路上必經的戰爭紀念館。(提供|蘇楓雅,翻拍自墨爾本城市旅遊手冊)
這無疑喚醒了懷舊時光──心情低落或想暫時逃離的日子,跳上墨大門前的16號電車去看海。搖晃車身穿過繁華街道與弗林德斯火車站,慢速拉著人的思緒和呼吸一起變緩,把分秒的計較拋給身後的大時鐘。跨過王子大橋和雅拉河,進入蔥鬱行道樹護行的聖科達大道,人彷彿也度過了稍早的糾結;大道盡頭的戰爭紀念館更是提醒你──與自己、與他人的和平才是生路。隨路上的椰子樹愈來愈密,整個人彷彿真的逃到了離島,少不了在甜點街選個精緻點心和外帶咖啡,最後走向海灘去看海。露娜遊樂園入口處巨大又嚇人的小丑紅嘴,每次都像在嘲笑虛無的煩惱;而盤旋、伺機搶食的海鷗,像為了訓練你站起來捍衛自己的突擊隊。這麼一想,那些看海的時光真是既療癒又滑稽。
▲路面電車行經弗林德斯火車站的大時鐘。(提供|蘇楓雅,翻拍自墨爾本城市旅遊手冊)
大學時代搭路面電車還有一項「任務」很難忘:到費萊明頓賽馬場考試!雖然墨大校園寬廣美麗,卻沒有一個可容納數百名學生考試的空間。只依稀記得,當時要換一或兩次車,加上車班少、速度慢、交通狀況難測,於是大多數人都提早一、兩小時到考場。有的人更謹慎,會邀同學在前一天或前一週先坐一趟同時段的電車進行模擬呢!現在閉上眼睛,彷彿能看到腳踩泥巴走進狀似停機棚的空間,裡頭排著密密麻麻的桌椅,棚頂是銀色隔熱板;冬天開電暖爐,夏天吹風扇。身處那樣的空間想發揮實力,說來也是體能和精神上的挑戰⋯⋯。
▲與汽車、自行車、摩托車共用道路的路面電車。(攝影|蘇楓雅)
今日的路面電車幾乎是超低地板電車,外表像多廂連結的子彈列車;登車時沒有樓級,體貼長者、小孩、及使用輪椅或嬰兒車的乘客;愛古典的人,可搭乘紅褐色觀光用的免費市環線(City Circle)。上一次搭路面電車是在馬友友演奏會結束的夜晚,快速無聲的行進,似來日,又似從前。
▲新型的超低地板電車,這是可通往賽馬場的57號!(攝影|蘇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