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老屋顏|花宅聚落
曾家古厝曾經是花宅聚落中最美的房屋,不過後來曾家開枝散葉,漸漸搬出古厝移居各地發展,曾家人本著不能忘本的精神,甚至還訂定了公約彼此約束,成為當地保存傳統建築的典範,與文化界盛傳的佳話。
▲ 花宅曾家古厝(作者提供)
從馬公搭船大約四、五十分鐘就可抵達望安島,島上的中社村舊名「花宅」,是一個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澎湖傳統漁村建築聚落,村內完整的漢人聚落建築,與農漁共存的產業型態,使其被當時的文建會登錄為第一個重要歷史聚落(2010年),雖然因人口外移,聚落裡久已無人維護而傾塌的傳統老屋不少,不過政府已漸漸開始著手相關維護整修工作,現此成為跳島遊客們來到望安必遊的「景點」,原本安靜的村內巷弄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小販,呼應觀光客的需求。
花宅之名來自村莊附近的幾座山丘構成有如花朵一般的地理形勢,聚落內多為紅瓦屋頂的閩式老厝。澎湖傳統建築就地取材的現象在此充分表現於外牆上,工法上以玄武岩切割出的石磚疊砌外牆,或將大小不一的咾咕石,以珊瑚礁彼此之間的不規則造型互相咬合堆砌,並在孔隙中填入較小的石塊,再以燃燒蚵殼所養的灰泥、或水泥填縫固定並修飾牆面。走在聚落中會看到,許多老厝屋頂雖已塌陷,但房屋的外牆仍舊挺立,在資源不足的離島,又只是用珊瑚礁石堆砌而成的牆壁居然能如此堅固,令我們對古人的智慧與技術感到訝異又佩服。
▲ 花宅聚落內多為紅瓦屋頂搭配珊瑚礁石堆砌而成的閩式老厝。(作者提供)
來到花宅聚落時,一定會注意到一座位於聚落內張家公井廣場旁的傳統建築。擁有一落四櫸頭三合院形式的曾家古厝,最早完工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是由經營帆船搬運業的曾家第一代興建。
老厝上各種造型開窗十分引人注目,其中又以左右廂房上用紅磚所砌的「曾字窗」最為吸睛,正面看去彷彿一顆陽刻的印章,巧妙運用「曾」字本身左右對稱的文字結構,以紅磚長邊呈現其字凸面,筆畫之間是以磚短邊連接的凹面,運用素材長短邊調整出微妙均衡,是整間古厝最具代表性的功能性裝飾。
古厝中央門樓的書卷窗,同樣也是以紅磚砌成彷彿古書軸攤開的流暢線條,書卷間安插竹子狀的窗櫺,是以竹筒製模再以水泥灌漿製成,竹節交界處就如同真正的竹子有著細微的斑點,看起來十分逼真。
門樓上的牆頭坪也是老厝上裝飾的重點,以綠釉花窗與紅磚圍成矮欄,並在中央點綴兩隻祥蝠造型泥塑,圍繞「曾」字剪黏,象徵福氣臨門之意。
▲ 左/古厝中央門樓的書卷窗,是以紅磚砌成彷彿古書軸攤開的流暢線條,書卷間安插竹子狀的窗櫺,看起來十分逼真。右/老厝上各種造型開窗十分引人注目,其中又以用紅磚所砌的「曾字窗」最為吸睛,正面看去彷彿一顆陽刻的印章。(作者提供)
曾家古厝曾經是花宅聚落中最美的房屋,不過後來曾家開枝散葉,漸漸搬出古厝移居各地發展,留居此地的親戚過世後老屋便閒置著。某次返鄉祭拜的曾文明先生,見老厝因無人居住而逐漸毀損,便聯繫家族成員們開始討論整修事宜。討論過程中,家族成員深怕透過公部門預算的行政過程太過緩慢,祖厝將因時間延遲受損更重,遂決定由家族尋找工匠自行維修。
整個修復過程從倡議、決定整修、出資、發包工程、聘請匠師、監工等全由家族子弟一手包辦。老厝整修後,曾家人本著不能忘本的精神,甚至還訂定了公約彼此約束,明載曾家子孫共同保護與擁有使用此屋的義務與權利,成為當地保存傳統建築的典範,與文化界盛傳的佳話,整修後的老厝作為當今花宅聚落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物,絕對名符其實。
old house data
花宅曾家古厝
・建成年代:大正十一年(1922年)
・原來用途:民居
・值得欣賞的重點:曾字窗、書卷窗、牆頭坪本文內容出自馬可孛羅《再訪老屋顏:前進離島、探訪職人,深度挖掘老台灣的生活印記與風華保存》
作者|老屋顏(辛永勝、楊朝景)
更多精彩故事|https://www.cite.com.tw/book?id=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