乩童天助──澎湖的中元普渡夜
長大後,我常想,能讓全村的人在七月詭異冷冷海風中,有著暖暖的笑聲與放心,不論天助講的是人話還是神話,都是功德無量的吧。
▲普渡是村子裡的大事(攝影│鄭同僚)
澎湖村子裡熱鬧的中元普渡夜
小時候,我最喜歡在廟會裡觀察乩童。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村裡大廟口會舉辦一次盛大的中元普渡。這一天,每一家都會拿出最珍貴好吃的祭品,祭拜四方好兄弟。為了隆重祭拜,阮阿公都會要我們兄弟,合力抬著家裡的供桌,到大廟口放我們家各種牲禮。
普渡當天,下午不到五點,大廟口前的廣場,已經由南而北排了四長排各家搬來的大小桌子,從廣場頭排到廣場尾。大人孩子都會在各桌巡看著,比較每一家的牲禮與祭品。這時候,我卻會開始尋找扮演乩童的那個人。
乩童天助起乩
我小時候那些年,村裡乩童是一個瘦瘦高高叫天助的中年男人,在人群中,不難尋找。那晚我看到他後,就開始亦步亦趨跟他在四、五步外的距離。黃昏來臨前,大廟內已經開始燈火輝煌,廣場上人聲鼎沸;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神靈即將降臨在乩童身上,主持今日的祭典。
突然間,天助從喉底發出一聲高亢的「呼」聲,兩腳的拖鞋立即往上踢飛,全身開始抖動,一個頭左右來回兩邊搖擺,兩手掌拇指分別扣著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食指和小指,前後揮動比劃,一邊跳著跑著,中途還一邊脫掉上衣,然後,光著上身,衝向廟內。村裡好事的大人小孩子們,這時候就會和我一樣,一起跟在乩童後面,衝到廟門口。
聽到乩童高呼的剎那,本來等在廟門前的小福官們,就開始敲鑼唱咒,迎接乩童進入廟內。從小我就對這個乩童起乩的過程很有興趣,所以,到現在都還會哼上幾句小福官們唱誦的咒語。
乩童被迎進廟裡神桌前,馬上有人幫忙他頭綁將軍冠,身穿神衣兜。穿戴整齊的乩童,這時候通常還會手拿一把寶劍,在大批小福官陪同下,開始回到廣場一桌桌一排排巡視。巡完一圈廟口,又巡到海邊,才又回到廟裡,交代事情。
不論是人話還是神話,都讓人安心
我最好奇,人和神鬼之間,如何溝通,交代事情。所以,每次乩童回廟要講話,我都會擠在大人中間,很仔細聽。乩童的語言,有很多聽起來像是無意義的疊音或句子,但穿插在其中的,總是會有幾句關鍵性的台語。後來翻譯的人當眾宣布講出來的,通常和那幾句關鍵詞有關。人與鬼神之間,可以這樣透過關鍵性語言溝通,我想,應該是合理多了吧。
乩童交代完事情之後,會在小福官的高聲唱誦咒語中,大叫一聲,然後退乩。退乩不久,天色已暗,人們忙著收牲禮、扛桌子,歡歡喜喜回家。剛結束的普渡夜,空氣中瀰漫著燃燒冥紙後的灰燼味道,與人們準備回家享用豐盛晚餐的談笑聲。在誠心招待過好兄弟後,對於禁忌多多的農曆七月,人們顯然又增加了不少面對的坦然。
這時候,天助總是默默在廣場的邊緣,獨自一個人抽著菸沉思。長大後,我常想,能讓全村的人在七月詭異冷冷海風中,有著暖暖的笑聲與放心,不論天助講的是人話還是神話,都是功德無量的吧。
(本文摘錄自《案山里100號》)
作者簡介|
澎湖子弟,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教育行政系哲學博士,曾任公共電視董事長,現任教於政大教育系。喜歡散步、飆腳踏車,以及打抱不平,出版過《老師爸爸札記》、《案山里100號》等廣受好評又長銷的散文集。為了一個少年夢,鄭同僚近年來花許多時間回到故鄉蹲點,打算為澎湖六十四座島嶼寫下各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