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作保護你
創作是來保護你的──讓你在這醜陋嚴酷的世界,可以有個能安心躲藏的地方。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可以感受自己做什麼都會發生,簡直是魔法般的保護罩啊。
我又不是創作者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哎呦,我又不是創作者。
習慣叛逆的我,就會立刻反問,你怎麼知道你不是?是出生的時候,醫生抱著剛來到這世上的你,轉身跟你媽媽說,「噢,這個不是一個創作者哦」?還是你有做過血液鑑定,從DNA確認你不是一個創作者?
哈哈哈。你一定會說我好北七。但我其實想要說,如果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其實不用急著先去否定自己。
你可能會說,「我哪有否定自己?」好吧,那可以說,先不用否認自己──如果你覺得這樣比較精確。
你不必否認自己是創作者。
創作者沒有一定的長相,更沒有規定什麼家世背景。以自由的國家而言,這更是基本的人權,你享有言論自由,擁有創作的自由。
但也跟其他權利一樣,你擁有這權利,但你不行使,其實,也跟沒有擁有這權利的人民相同。於是,我們這個討論就會變成,你是不是一個擁有創作權利卻沒有去行使的人?
嗯,那,你為什麼不行使呢?
▲情境圖(攝影|cottonbro studio/Pexels)
快樂是自己的
以前我們會怪學校,把我們的美術課、音樂課都拿去上英文數學了,結果,那時候的英文數學現在都用不到,倒是音樂藝術每天都在我們身旁,每天都用得到。你跟朋友聊天,和有好感的異性對象說話,要是不觸及這兩個領域,還真不知道要說什麼好。
你也會發現,遇見外國朋友,這感受更是鮮明,大家聊天的內容好大量地充斥著電影、戲劇……等藝術。
當我們感覺自己插不上話時,我們可能會怪罪當時的制度,歸責給當時的老師,那當然沒有問題,只是,當你怪十幾年前或者幾十年前的人,某種程度,你就在逃避責任,你在逃避自己的責任。
你讓自己變成這樣子,這樣感覺輕鬆。
但其實不是真的輕鬆。你只是在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時,輕鬆地把問題丟給別人,但說到底,你還是不快樂的那個人。
閱讀當然會快樂
我的閱讀習慣主要是文學書,小說、散文和詩。幾乎完全不看商管書,因為我時間不多了,很怕浪費。我對浪費的定義是,耗費了資源,卻無法得到對快樂的啟發。與其看講故事方法的書,不如直接看故事書。
小說、電影這些虛構文本,高度啟發且必然來自真實事件、真實人性;理解人性,那讓人可以藉由眼前的書本理解眼前的困境,並且因此獲得快樂。
廣義的閱讀包含聆聽音樂、欣賞戲劇,閱讀當然會快樂,那你知道還有什麼更快樂嗎?
那就是創作。
▲情境圖(攝影|Yaroslav Shuraev/Pexels)
你的人權
任何人都應該有這經驗:讀了篇好文章後,也會想要自己寫寫看;看了幅畫後,也會想自己拿起筆來畫,就算勾個幾筆都好。你要是有印象,不,你一定有印象,國小時還沒識字前,連筆都還拿不好,你就會畫畫。反倒是識字後,你不寫字了,你不畫畫了。
你本來就創作的。
那是你的人權。
你不快樂,當然是因為你做為一個人的權利被剝奪了,被侵害了,被減損了。你感到不完整,你覺得自己不被世界看見,你覺得自己不被珍視,但第一個不珍視你的,是你。
是你讓自己不再創作的。
當你畫下一筆,你就存在了。無論那是怎樣的作品。
▲情境圖(攝影|Valeriia Miller/Pexels)
但你沒有,所以你才不快樂,因為你無法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你困惑你憂傷,你無病但呻吟,你好手好腳但並不確切知道自己能走到哪裡去,因為你一動也不動。
那不是必然的嗎?一動也不動,只是看著別人,你當然會覺得自己好像沒有活著。連植物都會動的,它們會努力伸展枝葉,好朝向面光的地方;延伸根鬚,好深入有水的地方。
或許,你也是以下這種姿態,嘴巴上說清楚知道工作賺錢不是唯一定義你的東西,但,似乎也沒有動力投入到其他可以定義你的東西。
但有個好消息,感到無聊,感到無趣,感到無以繼日的你,就是創作的好時機,這是創作最好的狀態啊。
我用「快樂」的概念跟你說,但,真正的核心是,創作可以保護你。
創作一定有成就感
讓你在這醜陋嚴酷的世界,可以有個能安心躲藏的地方。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可以感受自己做什麼都會發生,簡直是魔法般的保護罩啊。
是吧,你平常上班跟老闆講什麼,多數時候都沒用,多數的提案都失敗,多數想旅行的地方都沒去,多數想買的房子都沒買,多數想買的股票都沒跟上,多數想要的腹肌都沒有出現……多數你想成為的樣子都沒有實現。你對自己失望透頂。
但你寫下一段文字,那段文字就出現了;你畫下一幅畫,它就出現了;你唱一首歌,那首歌就存在了。
▲情境圖(攝影|cottonbro studio/Pexels)
這是多麼高的成就感呀。難怪你小時候很容易快樂。
而且你得到成就所付出的成本,還真的很低,低到只要你動手,點石成金,不再是夢。現在即刻擁有,不假他求。
有沒有一種想感謝我的心了現在,哈哈哈。
我都還沒講到更高層次的快樂呢。
心流
心流,是當你高度專注在思考,並著手進行一個事物時的心理狀態。在進入心流時,你會忘記時間的流逝,你會不在意周遭環境的變化,那是一種極度澄明的狀態,你全心投入,並且毫無保留。
最美好的是,當你進入心流狀態,並且經歷整個過程後到一個階段,告一段落,達到一定進度時,那最後獲得的愉悅程度是極高的。幾乎可能是最高層次的歡欣,可以用「joy」來形容。
而創作可能是相對最容易抵達心流的狀態的行為,更能在最後完成時獲得最多成就感。
比起買名牌服飾,比起購買名車,你要付出的成本低很多,但能創造的愉快感受卻能維持很久很久──沒有比創作更值得投資的了。
▲情境圖(攝影|Mikhail Nilov/Pexels)
讓創作保護你
如果你想要讓創作成為你的保護罩,那你現在就可以開始了。
但我這邊還要進一步,給你一個信心: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創作。
因為你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而創作。
▲情境圖(攝影|Craig Adderley/Pexels)
有些人可能會急著想要靠創作賺錢,我覺得先不要這樣思考,因為那樣思考說明了你只是另一個被金錢綑綁的傢伙。而創作並不是一個賺錢的工具,工作才是。
創作可以幫你解開綑綁,但不是因為創作帶給你錢,而是創作直接給你快樂。
你工作是為了要賺錢好去購買你想要的財貨勞務,好因此獲得快樂;而創作是跳過換取金錢的階段,直接給你快樂。
台灣有不少創作者寫純小說,但純小說家不多。因為當純小說家要養活自己並不容易,你可能得放棄許多;可是,寫純小說比當純小說家或許容易達成許多,而且帶給你的滿足並不亞於成為純小說家。
你可以成為一個有工作的小說家。
你可以成為一個有工作的音樂家。
你可以成為一個有工作的導演。
你可以成為一個有工作的演員。
本來就可以,現在就可以。
因為創作是為了來幫你解決平常工作上必然會有的苦悶。
卡夫卡是一位律師,負責處理專利權,他終其一生為世人所知的身分都是卡夫卡律師,而這並不妨礙他寫小說,甚至可能是幫助他寫小說的動力。他從寫小說上得到工作以外的樂趣,處理談戀愛不順利的痛苦,他的小說直到過世後才開始陸續出版。
馬奎斯是一位記者,在他寫作並出版小說《枯枝敗葉》後,他依然是一位報社記者;馬克‧吐溫是記者,海明威也是記者;松本清張是小學畢業的印刷工,在報社的地下室扛著沉重的印刷版,在他的推理小說得大獎時。
東野圭吾是一位汽車零件工程師;森博嗣是一位大學的理工教授,一路當教授到退休。
有一份正職,不但不減損他們的藝術成就,更可能是他們創作的柴火。
有一份每個月都會給你薪水的工作,讓你可以安心地創作,更讓你有足夠的苦悶好來認真創作,好來享受創作。
所以,不要再說什麼,要離職後才能開始創作。那是騙人的。
很多人辭掉工作說要創作,一年後,唯一做到的,只有辭掉工作。
你不需要辭掉工作,你應該現在就開始創作。
因為創作是來保護你的。
▲情境圖(攝影|Ivan Samkov/Pexels)
請告訴自己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創作。是為了來幫你解決平常工作上必然會有的苦悶;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而創作。
換你練習
1 你快樂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太好了!你可以創作了。
2 你覺得你想創作什麼呢?
3 你今天要創作什麼?今天喔,不是明天,也不是明年,現在就丟下這本書,馬上開始創作吧。
(本文摘自盧建彰《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有鹿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