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上海
如今自己也到了《六人行》第十季尾聲的年紀,才明白吸引我的是家的對門就有朋友的安全感,而這六個角色就跟我遍布全世界的好友一樣,只要在心中,就彷彿跟我一起住在上海。
旅居世界各地,屬於我的「六人行」之旅
有些「標題黨」了。短期內我並不準備搬離上海,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出差和旅行中,不斷再見上海。經常搭飛機的人,是否都有一套起落報備的流程?剛來上海那兩年,每當降落跟家人報平安後,總會覺得有些失落,因為小窩裡空蕩蕩的,沒有人在等我。這樣的惆悵往往在機場到達層的自動門打開,聞到乾爽冷冽的空氣後被一吹而散,感覺「回到上海真好」,然後在路上點好外賣,深夜就著《六人行》(Friends)下飯。
▲虹橋機場(攝影│古北六月子)
最近時常想起2018年5月在微信朋友圈po的:「三個月裡第四次降落在上海,有種回家的熟悉感✌️❤️」當時還未入學的MBA同學們紛紛留言:「歡迎回來!」「以後這裡就是你的家啦!」……幾十條熱情中不免帶些客套和試探。有些人在往後兩三年對話不超過十句,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有些人成了一年應酬兩三次的「飯飯之交」,有些人經歷時間嚴苛的篩選,有望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2018年的微信朋友圈(提供│古北六月子)
來上海前聽說了太多關於狼性競爭、勾心鬥角的傳聞,我一概不理,甚至保持著一個不好的習慣,只要跟新朋友看對了眼,喜歡交淺言深。第一次文化震撼,是在宿舍小房間喝酒,已經一起旅行過幾次的女孩彎著咪咪笑眼說:「第一次認識妳的時候我還疑惑,怎麼會有人成天笑嘻嘻的,這人是真心的嗎?」我大受震撼,難道有人能夠假笑一整天嗎?不敢想像這位跟我同齡的女孩,成長過程中吃了多少虧,接收過什麼樣的訓誡,以至於待人總是「負面表列」,先預設人是壞的,在接觸過程中,再慢慢加分。
▲在讀書時辦的TEDx大會第一視角(攝影│古北六月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就像法國人浪漫、德國人嚴謹,不同地方的中國人,各有其獨特的性情。如此簡單粗暴地劃分,未免有「地域歧視」的嫌疑,但在這幾年交往新朋友的過程中,發現了刻板印象往往是真的。
東北人熱情爽朗,但有時分不清是真心對你好,還是為了做做面子。北京人大多自帶鬆弛幽默,能夠天南地北暢聊一兩個小時,並在言談之間透露出文化底蘊。南方人勤奮樸實,旅居深圳和出差廣州時總是感到舒服,畢竟我祖上也是廣東人。上海人精明、有邊界感卻又不失人情味,體現在他們吃飯往往AA(各付各的)或輪流請客,又偶爾做點「越界」的可愛舉動。例如我的隔壁鄰居是交大退休職員,我本不抱建立鄰里情的期待,卻在搬家那天發現老太太「擅作主張」,幫我把事前寄到公寓的大包小包收在他們家。
▲隔壁鄰居阿姨留下的字條(攝影│古北六月子)
家人好友異地為伴,輕盈地再見台灣,再見上海
小留學生加上外派多年,早已習慣每隔一兩年,生活圈的朋友們就會換一輪。MBA朝夕相處的同學,也在畢業後步入家庭生活或移居別的城市;在互聯網大廠一起996拼搏的同事,也因為我換工作「上岸」了,不再一天幾百條聊天訴苦。
來滬五年,微信聯絡人超過數千,沉澱下來的好友寥寥無幾,我深知自己的敏感性格難搞,對於這些留在我生命中的「幸運兒」深懷感激。讀書時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上海長大的台灣女生,今年搬回台灣,我痛失一名生活伴侶之際,又逢在杭州阿里工作的好友回到上海入職,加上MBA校友大使和北一女上海校友會幹部的身份,填滿了我的社交生活,不得不讚嘆宇宙的安排。
▲深圳被隔離時帶著補給來看我的朋友,一起在小窩度過2022/2023跨年(攝影│古北六月子)
2023年是復甦的一年,也是許多人搬離上海的一年。五年前一起讀MBA的9個台灣同學,如今只剩下2個人常駐上海。
我雖懷有年齡焦慮和友誼焦慮,卻也在下半年重新建立了一套獨自生活的標準程序:每週進公司三天,運動三次,能自己煮飯絕不點外賣,和家人定時通話,跟住美國的高中同學開視訊會議,感到安靜的時候就看《六人行》。從小學開始看《六人行》,每一集的台詞早已倒背如流,今年Chandler扮演者Matthew Perry突然離世,本以為這個時代的終結,會對我的獨居心態帶來巨大的衝擊,沒想到過了一週,我便自然而然地打開了Netflix。
如今自己也到了《六人行》第十季尾聲的年紀,才明白吸引我的並不是幽默台詞或拉拉扯扯的感情,而是家的對門就有朋友的安全感,而這六個角色就跟我遍布全世界的好友一樣,只要在心中,就彷彿跟我一起住在上海。我已經選好2024年的手帳,也買了幾張春天的飛機票,準備輕盈地再見台灣,再見上海。
▲自己吃飯+《六人行》(攝影│古北六月子)
▲2024年手帳(攝影│古北六月子)